浅谈新课标形势下高中历史探讨式教学课堂模式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9期   作者:常小军
[导读] 创新是学习的关键,个性是创新的必然

         常小军
         阿勒泰地区第二高级中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36500
         摘要:创新是学习的关键,个性是创新的必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学比较单一,形式也较为类似,缺乏一定的个性,这就给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探讨式教学模式,成为了当前阶段的时代要求,切合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探讨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对于高中教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对学生要进行引导,通过对历史教学的个性理解和观点的独特见解,能够对学生的历史课程解读有所帮助和提高。
         关键词:高中历史;探讨式教学;课堂模式;
一.引言
         新编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的宗旨是为了让学生开拓历史视野,又不加重学生记忆负担,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和要求,必须要有与新教材相适应的操作手段付诸教学实践,只有经过反复试验、筛选,然后形成相对稳定的操作程序,才有可能使教改试验取得预期的效果,并能推广、普及。
二.现在高中历史课堂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化
         许多从事历史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认为,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单一化的问题, 而课程教学安排, 一直以来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在规定的课程授课计划周数内, 教师大多会分成两段安排教学。
         单一的两段式教学模式容易出现教与学相分离的现象, 使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训练不能够有机统一起来, 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容易出现碎片化的倾向, 使其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不够系统。教与学互动不足, 造成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消极被动, 而教师也以完成教学任务的心态完成课堂教学, 使教学的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2. 理论知识与实践缺乏统一性
         传统的历史课程教学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一般来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有两种现象需要我们正视。一是教师被动地套用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二是纯粹以习题为核心, 以作业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后者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主要体现为教师在讲课结构方面的特定性。由于其缺乏理论的指导, 所以教师的课程教学节奏有时会失去控制, 导致出现教学秩序涣散的情况。
         以上这些问题, 常常是由于缺乏教与学之间的积极互动, 而使得学生的课程作业缺乏一定的深度, 不能体现出理论教学的成果。同时, 学生由于缺乏对基础理论和实践的整体统一认识, 所以对课程相关的参考资料, 只重视形式方面的美感, 而不重视对课堂意义的理解, 在具体的教学设计实践中以模仿代替创新, 用形式美感掩盖教学的实质不足。
三.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互动探讨式教学作为新课改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突出的应用优势。它主要是指通过合理的互动环节实现有效探讨,进而通过不同观点的交融碰撞,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探索欲望,最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以往高中历史教学是由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听讲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量,这种方法虽具有一定的成效,但不能满足学生内心深处的实际需求,导致学习成果不佳。

而互动探讨式教学可帮助高中教师有效改善当前教学现状,具体包括以下优势:(1)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任务中;(2)高中生可从中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利用自行查阅资料等方式增强预习及巩固效果,以此提高学习水平;(3)教师借助新教学模式可让学生深度挖掘历史知识的潜在价值,并侧面为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提供了助力。
         四.探讨式教学的课堂应用
         譬如在讲到鸦片战争时,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前夕世界形势及清政府的腐朽没落统治;鸦片走私;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时空过程;中国军民的反侵略斗争这几个基本知识,其次要在课堂教学的进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①通过鸦片战争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地”看问题的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探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问题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③通过鸦片战争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以及阅读史料获取信息、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外,要着重注意肯定学生参与探讨这一本身的价值,强调参与探讨的意义远远不在于是否当堂对所有问题都作了正确的结论,也不在于是否意见取得了完全统一。而在于你投人多少、表明自己学习的态度价值。
         但是在传统历史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缺乏交流和协作,传统的历史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方式就只有回答问题这一个渠道,而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也同样很匮乏,他们在课堂上同样没有交流的渠道,对于错题和课堂难点只能一个人理解,有些学生不能够积极的参与课堂,不能及时地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作答,也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尤其是对历史知识和概念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学到的知识只是支离破碎的,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到最后自己的成绩也不尽如人意。
         所以,40分钟的课堂,时间很拮据。要做到熔思想教育、知识教学、能力培养于一“炉”,双向探讨必须是全方位的。教师要注意重点突出历史事件,展开探讨,以点带面。对“点”的知识,要注意突出重点历史事件,展开探讨,以点带面。对“点”的知识,要启发学生集中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更深入。对“面”的知识、要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触类旁通,开阔知识视野。教师必须做到头脑冷静,不追求热闹、不放任自流,要及时引导学生探讨问题不偏离教材、大纲的要求。应使迁转成为沟通新旧知识的“航路”,达到温故知新、瞻前顾后,由此及彼、贯通历史的目的。
         总结 互动探讨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它可帮助高中历史教师更高效的开展课堂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中,以便达到预期学习效果。另外,从互动探讨式教学的应用期间,高中生还将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殷凤祥.浅谈高中历史课双向探讨式教学[J].历史教学问题,1993(04):43-44.
[2]马艺志.探究高中化学教学中互动探讨式教学的应用[J].科技风,2020(09):92.
[3]邱文辉.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意义和方法[J].华夏教师,2018(34):67-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