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霞
彭水县民族中学 409600
摘要:班级是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班主任需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班级环境,保证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初中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班主任能对学生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因此,班主任要重视班级管理的艺术,探索有效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管理策略
引言
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同学们做好榜样,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而在和学生接触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方法来教导、管理他们。作为班主任,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要真正做到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交流沟通的耐心,并且要付出自己的心力和心血,充分利用课余的时间来真正做到关爱学生、管理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系是平等的。因此面对学生们较高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班主任应当与他们建立对话的模式以及机制,让他们能够和教师沟通,并且能够阐述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由此班主任可以更好地进行管理,也可以做到关爱学生,让自己的学生能够在初中阶段快乐成长。
一、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会出现叛逆、不遵守班级制度的行为,很多班主任没有采用有效的方式,而且有时还会过于严厉。有些班主任会利用体罚和叫家长的方式管理学生,还会因为有些学生难以管教就放弃了对他们的管理。通过体罚的方式管理学生,能够暂时规范学生的行为,但是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产生对班主任的反感,不利于班主任以后对学生的管理,而且体罚学生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为,班主任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规定,还起不到任何管理学生的作用。而叫家长的管理方式不仅会浪费双方的时间,还有很多家长会因为没有时间,忽略了对学生的管理,导致学生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二、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与学生构建对话形式,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想要真正做到关爱学生,那么首先就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师生关系的平等,这是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以及教师指导工作的前提。
作为班主任,应当在开展对话之前,在学生的学习生活过程当中认真仔细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心路历程以及他们的不同特点,这样在与每一个学生进行对话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及不同的对话风格,甚至是不同的对话语言,让同学们感受到不同的氛围。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让自己和学生在同一位置,营造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同学之间也能够互帮互助,让同学们真正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也能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当中形成集体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品格。
(二)利用内容丰富的班级活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班级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良好机会,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近期存在的问题,组织召开主题班会,如自由与纪律、青春、理解与尊重、情感等主题。通过
这些针对性的班级活动,使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懂得尊重、理解和关爱,加强学生遵守纪律的意识,开解学生在青春期中的迷茫,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品行教育。例如在母亲节时,教师可以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班级活动,让大家学习歌曲《感恩的心》,让学生讲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以此来引导学生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还可以带领学生到福利院或敬老院做志愿活动,改变学生对同学、教师和家长的恶劣态度,促进和谐班级环境的构建,促使学生健康的成长。
(三)通过多种渠道,和家长进行全方位的沟通
除了在课堂时间,学生更多的时间是与家长一起相处,因此家长的行为对于学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教师需要和家长进行多渠道、全方位的沟通,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如果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和在班级上的表现有较大的差距,那么这时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管理。丰富老师和家长的联系方式,可以有家长会和网络等多媒体渠道,可同时由于家长会的人数较多、时间所限,班主任不可能对于每一个学生都面面俱到地进行点评,那么这时需要班主任在课余的时间,通过电话、手机和网络与家长进行沟通。而在当今社会,大多都是年长的老人来管理孩子,这个时候班主任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需要主动进行沟通,让家长把问题及时反映给班主任,也能让班主任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学习情况进行指导,从而达到关爱学生的教学目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班主任想要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需要全面认识和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为学生构建和谐的班级环境,使学生能得到健康的成长。与家长进行交流,开展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辛红秀.浅谈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N].发展导报,2018-12-21(017).
[2]沈彩华.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柔性管理模式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36):41.
[3]魏衍俊,巩加林.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技巧探析[J].中国教师,2018(S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