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分层教学管理对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9期   作者:温红叶
[导读] 现如今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率先开展数学和英语学科分层教学

         温红叶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沛鸿民族中学  (广西 南宁 530021)
         【摘要】现如今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率先开展数学和英语学科分层教学,既是应对也是挑战。分层教学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初中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分层管理,并且通过有针对性的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本文从分层教学的角度对班级管理策略进行初步探讨,旨在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分层教学  管理策略  心理素质
         绪论
         班级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因此班主任的有效管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以初2018级6班为例,浅谈分层教学中的班级管理对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影响。
         一、分层教学对班级管理的挑战
         我们学校在初2018级率先开展数学和英语学科分层教学,在分层教学班级管理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家长的顾忌心理
         由于家长对教育规律认识水平差异,很多家长并不了解自己孩子的闪光点,后进生家长容易有“自卑”心理。他们的顾忌其一在于分层教学就是把学生分成“不同等级”区别对待。其二是担心师资配置不合理,孩子受教育不公平。其三是B组的学习氛围变差,孩子的学习更加落后。
         2.学生的学习状态差
         班上有一些学生的父母忙于生计而缺乏对孩子学习的管教,所以他们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较差,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普遍较差,也缺少学习动力。这些学生中的大多数人分在B组,他们对自己缺少信心和认可,无心向学,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3.课堂纪律难管
         分层教学中,由于B组无心向学的人“齐聚一堂”,他们在课堂上随意吵闹,上课爱起哄,趴桌子睡觉;要么就偷偷看课外小说。在B组课堂学习氛围不浓厚。两级分化比较严重。
         4.作业质量差
         我通过和家长联系了解到有的学生放学回家沉迷游戏,作业丢在一边不管,父母无法管教。或者有的学生胡乱抄答案应付了事。优秀生的作业质量同样也令人堪忧。
         二、班级管理应对策略
         (一)重视对家长教育理念的培训
         “家庭教育是核心,是个人成长的基础。父母的行为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对影响着孩子。家庭教育是人类最依赖最无法回避的精神源泉和发展根基。”①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我很重视家庭教育,也非常希望班里的学生与父母有和谐的亲子关系。
         1.向资深家长学习,提升班级管理认知
         小秦(化名)的妈妈是一位资深的高中班主任,她多年从事一线教育,也深入研究家庭教育现状,我经常和她交流和学习,有不少心得体会。她说,很多家长根本不懂得教育小孩,他们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有老师管理和教育就万事大吉了。这恰恰是中国式父母的弊病。
         2.利用家长会分享家庭教育经验
         每次开家长会,我都会邀请几位家长代表来分享他们积极有效的家庭教育经验。例如,在八年级秋季学期段考后分层开家长会时,我邀请了B组小吴的爸爸分享教育经验,在热爱运动的小吴身上,我看到一位以身作则的父亲对他的影响之大。他带动了班级很多同学坚持运动,热爱运动。


         3.开展亲子教育讲座
         另外,我在进行亲子关系调查问卷发现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有很多问题。因此我特意邀请了夏涵讲师(心理讲师)来给家长举行一场以“父母的力量——高效能沟通”为主题的亲子教育公益讲座。有的父母改变很大,控制暴躁的情绪,变得柔和和宽容。他们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孩子的感受,改善了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孩子也变得自信开朗了。
         (二) 营造良好班风和学风
         “以班风、学风和班级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和班级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决定班级文化品位高低的关键。集中体现了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和精神风貌。”②
         针对班级存在的课堂纪律差、作业质量差等班级制度管理问题,重中之重是打造优良班风。首先由全班同学参与班规制定,针对课堂纪律、作业等问题制定了相关奖惩机制。其二,安排座位的原则是“公平”和“秩序”。规定两周一次“滚动制”。这对分层上课的学生的正面心理调节的作用。其三,我多次分批开展家长交流会,要求家长监督、检查孩子写作业。其四,安置作业架放在教室里,要求学生分组自觉交作业。
         我还特别和科任老师协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尤其是减少对B组的要求,让学生有信心有能力完成作业后。通过一系列合理措施,极大改善作业缺交和课堂纪律差等问题。
         (三)活动促进班级凝聚力
         沙子放在手中捏紧就会散开,要是和水泥混凝就会紧实而坚硬。平时看似松散的班级,一旦搞起活动来,学生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很快就被调动起来。
         
         1.团建比赛释放个性
         比如2019年9月在南湖公园开展草坪团建游戏。在趣味游戏过程中,平时学习落后在班级存在感较低的人,他们在游戏中灵活矫健的身影、出色的领导能力却让我们刮目相看,得到了大家的尊重与喜爱。开展符合学生个性的活动既能让他们发挥个人英雄主义的勇敢与智慧,更是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2.体验传统节日文化,热爱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要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我还利用节日文化开展特色活动。比如“三月三?五色糯饭体验活动”、中秋节制作柚子灯创意造型活动等等。
         3.打造班级家长圈氛围
         在学校文艺汇演活动中,我动员有表演力的家长参与小品表演,连续两年荣获金奖。在排练过程中,我注意收集了乐于为班级服务的家长和学生的图文信息。用图文和视频的方式播放给学生和家长观看,齐心协力、团结友爱的氛围给每个学生带来了正面的心理作用。他们更乐于为班级服务。
         (四)用关爱点亮孩子的心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③不合群的学生更需要“被看见”和“被听见”,也许他们在渴望一束光能够照亮他们的内心。
         例如班上的宁宁(化名)有一段时间在上课时总是望着窗外发呆,趴桌子睡觉。我找机会和她谈心她都闭口不语。我去家访后才知道,她家租住在一个又黑又小的民房,由于家境贫寒,没钱配新眼镜。我想办法众筹了一千五百元给她去配眼镜。后来在宁宁的身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变得爱笑了,也积极参加活动了。
         三、结语
         总之,在老师们的努力下,分层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改善,成效明显。这与“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是相契合的。今后我们在班级管理中要积极应对层出不穷的问题,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兰海.兰海成长教育公开课[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8:56
[2]郑学志.班级管理60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3
[3]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帕夫雷什中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69: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