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期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思索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9期   作者: 王已花
[导读] 班级是学校组成的最基本单位

         王已花
          海南省东方市港务中学 海南 东方 572600
         摘要:班级是学校组成的最基本单位,是最能体现学校办学特征的组织形式。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顺利实施,也势必是以班级有效的管理为依托。但目前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问题诸多,对新课程改革的支撑略显不足,以至于新课程改革在实际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制约受阻。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新时期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问题因素,并提出可行性的创新管理措施,以期并迸发更多班级管理的创意,让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能够得心应手,拓宽班级管理工作的路径,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关键词:初中教育;班主任;问题因素;管理创新
         一、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因素分析
         很多教师都是因为其优异的授课能力,而被任命为班主任。而班主任是育人最为系统的工作,几乎涉及到与学生成长与成才相关领域的所有专业知识,由此,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理论知识势必要广而博。与此同时,教育又是与时俱进的事业,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革,教育理念、内容、方法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然而,目前初中班主任的管理方式仍停留在较为传统“师徒”经验传递水平上,部分班主任的管理理论知识也远远不能满足时代发展对教育的需求。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欠缺理论支撑,就会出现管理理念滞后、管理方式单一,管理评价主观,不仅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有悖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推行,还会制约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的提升,限制班级良好形态的建设。究其原因,一是“成绩”的枷锁,让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重心都便向学生成绩的提升,对于其他内容无暇顾及。二是“班务”的繁重,几乎占满了班主任所有的工作时间,让他们抽不出时间进行相关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只能靠模仿他人管理方式试行,在实践中进行摸索。欠缺相关知识理论的支撑,不仅班主任的管理能力提升速度缓慢,管理工作自然问题百出。
         二、初中班主任创新管理措施
         (一)加强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新课程改革并不仅是课程内容的调整,教科书的替换,更是在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下,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是一项重大而又系统的工程,需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才能保证其顺利实施。而初中班主任工作,是新课程深化发展过程中上下形成合力的联动点。因此,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需要在传统与创新、继承与批判的相互碰撞中找到最为契合的定位,加强自身队伍更专业化的建设。
         一方面,树立终身意识,在学习中谋发展。终身学习观念,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现实要求。由此,班主任必须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管理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班级管理水平。

如,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交流活动等;聆听教育专家讲座,虚心向教育专家求教等;与同行同事多交流教育前沿动态,讨论班级管理所涉及的各个领域最新知识等。
         另一方面,深入科研探索,在工作中谋创新。班级管理工作,不仅是管理理论知识实践的活动,更是一项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己任的创造性活动。班级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教育园地,更是班主任理论知识实施的绝佳场所,在这里,有大量适合或不适合的管理方式、现象在班主任身边,他们可以通过参加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把班级管理过程中的感性经验,经过科研探索,上升至理性专业化的高度。
         (二)倡导师、生、长共同管理模式
         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来说,并不是仅靠班主任一个人的管理就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教师、学生、家长不可分割的共同管理,尤其是在新时期,学生多是家中独子的形式特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若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势必要整合这三方面力量,形成合力,既让班级管理工作效果放大,又探索出新的管理途径。
         一方面,家校合作,共教共育。学校有着教书育人的作用,但学生的教育并不能仅靠学校一方的力量,家长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班主任一定要与家长进行有效的配合,这样才有利于班级的管理工作开展,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与此同时,促进家校合作的方式也多种多样,班主任与家长合作是否成功,并不是看班主任掌握了多少方法,而是在于班主任在与家长的合作中要耐心、认真与持久,并巧妙运用合作方法,达到共同教育,共同管理的目的。
         另一方面,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发挥学生主人翁作用。管理而言,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活动,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新课程改革让师生关系由以往的“教与学”,转变成一种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平等与和谐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这也让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目的,并不是将学生驯服,让他们成为听之任之的学习机器。而是响应“生本理念”,让他们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让他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由此,教师应该充建立健全的班干机制,分发挥学生主人翁的作用,实现生管生、生教生的班级管理模式。
         总而言之,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教育工程,既要有管理技巧,又要有持之以恒之心。同时,新课程改革呼唤新型的初中学生,这就需要新型的班主任,用更科学的方式去管理学生,让班级管理更加有效,让学生可以更好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 卢宗梅. 新形势下初中班主任 班级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 读天下(综合), 2019(20):0110-0110.
[2]唐卫红. 关于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创新管理[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 013(008):156-1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