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婷
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罗家镇泥巴寺小学校 637800
摘要:舞蹈教育的发展是学校重视美育和素质教育的体现,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认知和人文素养,而且在美育教学改革、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社会服务水平提高等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对舞蹈教育在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以供 参考。
键词:舞蹈教育;小学音乐;重要性
引言
中国舞蹈教学是通过几代专家和教师的刻苦实践而实现的,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加工和创新,在采风、提炼、汇编组合、课堂教学、脚本写作等方面逐步实现。全面有效地对音乐专业学生进行舞蹈教学工作的实施,需要从现阶段实际出发,针对不同于舞蹈专业的培养对象,应该制定区别于舞蹈专业的教学计划及内容。
一舞蹈课程能促进学生智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舞蹈是无声的语言,它只能依靠学生的想象去感受理解舞蹈动作所表现的音乐内容及内涵。小学生对音乐具有敏锐的感知力,而且也有爱动爱跳的行为特征,对于舞蹈艺术也有特别的爱好,学生可以通过对舞蹈者的模仿,较快地接受舞蹈动作,在学习舞蹈的同时,加深对音乐及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这些舞蹈动作能够激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推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金孔雀轻轻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增加了傣族舞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边唱边跳,在音乐中学习舞蹈,在舞蹈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旋律的流动,感受舞蹈动作的变化,学生学习兴趣特别高涨,不但很快学会了歌曲,还能够将歌曲表演得很好。既拓宽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又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使学习音乐的兴趣更浓,受到的感染和熏陶更强。
二舞蹈课程能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及塑造形体美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们长身体的关键时间,小学生的身体有很好的可塑性,在舞蹈教学中,动作是最好的舞蹈表现形式,需要身体各个部位协调动作,学习舞蹈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校园中经常能见到佝背、走路低头、行为举止拘谨的学生,舞蹈教学正是能够纠正这些不良的习惯,促使学生身体发展均衡,动作姿态协调优美,进而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养成积极良好的心态。而舞蹈的一些形体训练更加能够锻炼学生的耐力、平衡能力及动作的敏捷度,进而慢慢地提升个人的身体素质。如,在《快乐的布谷》教学中,经过一年的强化训练,原先如控制、旋转、大跳、前桥、紫金冠等一些技巧性强的动作和基本功,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了。
不难发现,经过舞蹈训练以后,学生连走路都更加文雅、自信和美观了。所以,舞蹈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能够变成改善人形体的重要方式,在艺术的美中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优美的舞蹈提高艺术内涵,将形体美由内而外展现出来。
三节奏、时间和空间以及权力感知的辅助作用
在课堂上,结合快节奏和慢节奏的运动训练,提高身体的协调性。例如,在研究哈萨克族民间舞蹈劳动舞蹈的过程中,同一舞蹈动作的节奏发生了变化,使得音乐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接受了协调的身体训练,呈现了舞蹈的编舞。有节奏感;在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中,作者将哈萨克族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规律与劳动舞的动作元素相结合,使舞蹈在时间和空间的编排上不断变化,表现出舞台编排的多样性。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强调要有力量感。在哈萨克族舞蹈《姑娘追》的教学课程推进中,主要以训练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对哈萨克族舞蹈动作元素的领悟及接受能力为目的。故而,在姑娘追表演性组合的编排上,更多注重姑娘追的活动元素,配合哈萨克族民间舞蹈动作元素的结合,使之达到了教学训练的目的,于学生对于姑娘追活动的认识及理解是十分有效的。“姑娘追”舞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遵循了代表性、系统性和训练性等要求,使教学对象在掌握哈萨克族舞蹈动态风格的同时,达到训练身体,进行有效运动的目的。
四音乐专业舞蹈教学课程设置与实效性路径分析
舞蹈教学很大程度上依靠舞蹈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决定学生整体情况,舞蹈离不开反复训练和教师的指导,提前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以扎实的基础训练与肢体技能的训练为前提,进行适当课程的教学。这样,经过不断的教学,我们可以不断巩固学生对舞蹈能力的掌握。二是要做教学方法的调整。在调整教学内容和时间后,要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创新。深入消化原教材,根据新的教学思想对原教材进行合理安排,加强示范作用。老师用示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断提醒学生注意不正确的节奏、方向、姿势、方向、位置等,使学生能够随时听取老师的要求,观察老师的一举一动,全神贯注于课堂的每一分钟。具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才能确保学生真正学习到舞蹈课程的重点。
结束语
总之,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课程如若有了舞蹈教学的辅助,那么小学教育阶段对于全面提升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也是如虎添翼!舞蹈教育走进小学音乐课堂,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必然之路。
参考文献
[1]张帅.音乐教学中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19(S2):49-50.
[2]李雪虎.浅谈舞蹈教育在美育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C],2019:292-294.
[3]汤燕.舞蹈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研究[C].2019:57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