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9期   作者:高文斌
[导读] 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高文斌
         湖南省桃源县盘塘镇中学   415701

         摘要: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加强学生的体育培养,有利于唤醒学生健康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但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许多不足,从而导致学生对于体育缺乏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抛弃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的采取正确措施,以便于帮助学生茁壮成长。基于此,本文就解析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结合这一问题进行了以下阐述。
关键词:体育;兴趣;思想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体育教育也发生重大改变,摒弃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教师教学的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习惯,从而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教学当中,进而锻炼学生的思维。
一、转变学生对于体育的态度
         伴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在此过程中不断的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从而抛弃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拓展学生学习的视野,强化体育教学目标,丰富了本校的教学内容,完善了教学理念。通过教育的不断改革,新的过度式教学大纲也在不断的进行完善。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导致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程的问题依旧存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促进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并在其中设立了三个教学目标,其一课程目标,其二领域目标,其三水平目标,通过这三个目标的设立,指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可见,如今的课程改革重在解决学生对于体育的态度,但如何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以及习惯呢?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观看体育视频,结合紧张刺激的比赛,唤醒学生竞争意识。其次,教师应不定时的举办有关体育的班会,让学生在班会中分享自己对于体育的看法,教师可在学生阐述的过程中,记录学生厌倦体育的原因,并在班会结束后,结合学生的阐述的原因,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再者,教师应实施奖罚措施,当学生在学习体育取得进步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肯定,并适当的给予学生礼物。这有这样才能改变学生对于体育的态度,进而激发学习体育的兴趣。


二、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
         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学习能力以及家庭环境的不同,导致学生接受体育的能力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正确的对待学生的表现欲,从而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对于体能较差的学生,尽量减少体育的密度与强度。相反,对于体能较强的学生应加大训练角度,通过这样的方式,缩小学生之间的体育差距。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跨栏时,对于体能较差的学生,本身就存在着心理压力,恐怕自己出现错误,会被同伴之间取笑,会被教师指责,总是畏畏缩缩的躲在教师以及同伴的身后,结合这一现象,教师应降低跨栏高度,并亲自进行演示,不断的鼓舞害怕的学生,缓解他们心中的压力,从而提高其自信心。相反,对于体能较好的学生,教师应提高跨栏的高度,并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要求,包括动作要领、起跑方式等。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中,会出现大量的差异,教师应及时的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于他们身上的不足以及缺点,不要嘲笑与奚落;对于学生的进步,教师应在全班面前,公开地对学生进行表扬,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消除对体育厌倦的心理。
三、改革教材内容
         现阶段,初中体育教材设计的层面并不全面,针对性以及教学的实用性较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结合课堂的时间以及教学的项目,进行简单的调整。从现阶段我国颁布的课程标准上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从小学到初中阶段,教师安排的教学目标单一且重复,针对于学生的训练针对性不足,这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对于初中而言,学生在这个时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如果不改变教材内容,势必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设计体育方案时就不能简单化,应加强对于学生的理解,通过周密的分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以便于满足学生的特殊要求。例如,教师在为学生传授篮球知识点时,应抛弃传统教学单一的投篮教学,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应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让学生理解篮球是一项团体游戏,进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为学生之间建立深厚的友谊。
         结束语:综上所述,学校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要求进行体育授课,在此条件下,身为一名初中的体育教师应加强学生之间的思想教育,改变固有的教学方式,并通过课外进行结合,以便激发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以及爱好,从而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在学校以及教育界的引导下,教师应发挥出对于体育的积极性,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使体育活动深入发展、良性循环,加强教案的设计,唤醒学生体育意识,以便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从而为我国输送大量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祥宝.体育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施教[J].中国学校体育,2002.1.
[2]崔雅玲.浅谈培养学生体育兴趣[J].体育教学,20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