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纪凯
江苏省常州市龙城小学 213000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足球实力在世界范围内较为落后。因此,想要改变这一状态,需要从根本抓起,向每一名学生讲授足球文化、引领他们参与足球运动,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运动能力和意识的学生,从而促进全民足球运动意识与能力的提高。文章以苏教版教材《科学的预设与艺术的生成》为参考,对如何在小学开展小型足球运动及其对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展开分析,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小型足球运动;体育校园;文化建设;作用研究
引言:就目前来说,以较为严苛的眼光看待我国的足球运动和体育文化情况,我们有理由认为,无论是单独的足球运动还是整体的体育文化,都不容乐观。从教育方面来说,无论是各个中小学校还是家长,对成绩的关心多于对身体素质、运动机能发展情况的问题比比皆是,这不仅阻碍的学生的个人成长,还限制了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在新的时代环境下,诸多小学要做的事情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还包括重建校园体育文化,培养学生的运动素养。换言之,面对旧教育和新需要之间的矛盾,小学迫切地需要以足球这一项充满团队协作色彩和阳光情怀的运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
一、小学足球及体育运动现状及革新方向
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影响,教师和学校经常性地将关注点放在提高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上,忽视体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积极意义,更别提开展特色足球运动。但是,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作用下,该情况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为促进这种变化的良性发展,在足球运动方面,教师应做出以下革新:
(一)转变教学方式。
教师需要走出主导误区,摒弃刻板、单一的训练手段,将全体学生带到实践活动中来。利用“颠球”、“运球过障”等需要多人合作完成的简单游戏,在提高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的同时,渗透团队协作的理念,将他们初步带入合作状态当中[1]。紧接着,将学生按照个人能力和足球兴趣的差异,分成不同的小组,让每一个小组内部的成员素质都“多姿多彩”,让稍显逊色的学生在比较优秀的同学的激励下形成积极的学习动力,主动提高个人能力。或是让学生结合在游戏中的合作经验,自行组成小组。捕捉他们热情最高涨的时机,适当设计对抗赛,将各个小组带入实战情境当中,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学习到的运球、传球技巧,在对抗中寻求最终的胜利。利用他们的好胜心,将学生凝聚在一起,使其在“团战”的过程中感受到团队协作的乐趣及重要意义,提高合作意识与能力。
(二)转变教育理念
教师应注意一视同仁,对学生进行全面、分层次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意志,以问卷调查或面对面谈话的形式,了解他们在体育方面的兴趣指向,对明确表示喜欢足球、想要在该方面继续发展的学生,在寻求家长的意见之后,进行重点培养。对其他兴趣一般的学生,也要尊重并给予同等关注,但要结合现实情况降低训练难度。
将准备重点培养的学生组织起来,建立起班级和校园足球队,适当开展班级对抗赛,让他们在班级荣誉感的影响下加强协作、冲击胜利。不仅如此,通过构建社团队伍,对部分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使一部分学生获得比较专业的能力。紧接着,教师可以在体育课上,让他们扮演“小老师”的角色,为其他同学提供辅导,这也在无形中强化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对培养互帮互助的道德品质、构建和谐同学关系大有裨益。
二、小型足球运动对于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意义
(一)促进精神文化建设
团队协作、自强不息、公平竞争是体育的灵魂,学校可以打造“校园足球节”,为教师提供创办小型足球运动活动的机会。如此,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综合运动能力,分别设计“保龄球出击”、“颠球”、“抢球”、“运球接力”等活动,让无论大小、无论性别的每一个人都能参与进来,使其在单人任务的屡败屡战和多人任务的团结协作中,感受体育精神[2]。利用丰富的运动形式、不间断的足球活动,建设起独具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强不息、公平合作的思想,将其精神品质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上。
(二)促进行为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一部分,学校和教师可以借助足球这一项对场地和器材要求比较简单的运动,设计一些小型的竞赛活动,将重点培养的专业社团和正常接受训练的普通学生分隔开来,安排难度不等的运动,以不同的评分标准划分胜负,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运动中来,培养其体育理念和运动能力。尤其是接受一般训练的学生,更容易在“证明我比社团专业同学踢得好”的心理作用下,表现得极其积极,这对建设校园体育文化来说,无疑是大大有利,能够彰显生生不息、健康活动的校园形象,促进学生的个人健康成长。
(三)促进物质文化建设
虽然足球运动对场地和器材的要求较为简单,但是,为更好地推进相关工作,学校和教师依旧要利用服装、器材、雕塑、建筑等材料,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搭建积极的足球环境,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建设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过程[3]。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各类型足球活动的开展,不断完善相关设施,投入经费打造愈发完美的环境,加强物质文化建设,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体育运动氛围之下,点燃其运动热情,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和足球教育事业的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面对社会发展新态势和全新的人才需要,小学学校和教师,包括学生家长,均应积极转变刻板的思想观念,正视体育对于立德树人的积极意义,支持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尤其是学校,应做出表率,利用小型足球运动赋予体育教学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打造动态、活泼、生机勃勃的体育校园,将体育文化通过该项运动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让他们逐渐形成“参与该项运动是一件有趣的活动,踢好足球是值得自豪的”的认知,提高文化、理念、素质教育的有效性。
参看文献:
[1]冯金平.小学校园足球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观察,2018,7(06):100-101.
[2]朱飞.新时期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思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1):120-121.
[3]潘国洪.校园足球文化对促进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作用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9(2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