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红梅
上海市松江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中心
摘要:翻转课堂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上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传统先教后学的模式,将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学生内化的过程,提高了教与学的有效性。以“座椅的设计—扫掠命令的应用”为例,通过翻转课堂在实体设计教学中具体应用的实践探索,为其他项目针对性地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参考案例。
关键词:翻转课堂 高中实体设计 实施策略
上海市劳动技术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中要以丰富技术学习的方式和内容为手段,促进学生对技术的理解;以激发技术学习的兴趣为引导,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以解决实际技术问题为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基本技术知识与操作技能,增强实际技术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目标。
《实体设计》教学内容来自高一劳动技术教材“三维设计表达”部分,学生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表达,设计方案的交流、评价活动,体验设计的一般过程,从而激发对三维设计的兴趣,发展创造性思维。实际教学中对于多数高一学生而言,既要学会软件的操作方法,又要具备利用工具表达自主设计意图,形成设计个性化作品的能力,还要能够从产品设计角度优化设计方案,提升作品质量,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如何提高学生有限课堂时间的学习效率,是摆在课程教师面前的难题。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传统教学模式是先教后学。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两阶段:一是“信息传递”,是通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二是“吸收内化”,学生课后自主复习巩固。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师课堂教学更多的关注是基本技术知识与操作技能,忽略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翻转课堂强调先学后教。它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是指学生在课外完成技术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技术应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其中“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老师不仅提供了视频,还可以提供相应的教学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吸收内化。
二、翻转课堂模式实施策略
(一)课前备课的设计
翻转课堂的课前设计主要目的是实现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技术难点,课堂教学过程更加有的放矢,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本节课技术知识和方法,课堂上更好有效交流的同时,学习过程目标更加明确。现以“座椅的设计—扫掠命令的应用”为例,进行阐述:
1. 教学微视频制作
微视频在制作时遵循以下原则:短小精悍,教学信息清晰明确,视频内容有针对性,满足自主学习要求。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提供扫掠操作方法、座椅绘制过程等演示过程;二是提供命令无法完成的多个案例及解决方案;三是符合人体工程学座椅的设计要素及作品案例呈现。制作微视频主要有两大作用,一是作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任务的配套学习资源,二是在课中便于技能弱的同学开展辅助学习。
2. 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
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主要以问题为导向,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路径,包括学习指南(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建议、课堂学习环节预告等)、学习任务(课前、课中)、学习资源、学习评价、课后思考等模块。
以课前学习任务为例,布置学生:试一试,根据微视频中的操作方法,探究座椅的操作过程,完成示例座椅的制作。问一问,(1)通过本视频的学习,你了解到设计一把椅子可以运用什么命令完成?(2)请你回顾一下,一把座椅的绘制需要分为几个步骤?你有没有遇到技术困难?如有请记录。(3)你对绘制的座椅是否满意?如果让你改进,你准备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通过层层设问,帮助学生加深对视频中技术方法的理解。比一比,通过比较软件绘制的座椅和生活中的座椅差异性,提出改进建议,填写学习任务单。记一记,记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关尝试解决方案。
课堂学习环节预告: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学习有机结合,形成统一目标管理。
课堂作品评价:提供作品评价指标,便于学生根据指标自评和互评作品。
3. 自主预习
学生利用课前碎片化的时间,以任务单为引领,通过微视频和其他信息资料,开展自主学习。通过此环节,可以达成三个目标:(1)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扫掠命令绘制座椅的方法;(2)在实践中,发现技术问题和难点,促进学生提出疑问加强思考的同时,使学更有目标性;(3)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素材,使教师的教更有更针对性,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二)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
课堂教学是根据学生对微视频的学习,针对问题进行释疑解惑,所以首先要对学生的成果和问题进行反馈和答疑,然后设计情境体验、拓展活动等完成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内化,最后运用技术个性化表达设计,提高创造性能力,促进情感态度的形成。
1. 成果分享,答疑解惑
对学生课前座椅完成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分享学生根据微视频绘制的座椅实体,提问分解扫掠的操作方法和技术要点,归纳总结扫掠工具的含义。呈现座椅制作失败案例,展示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探讨草图截面和路径的位置关系,帮助学生突破技术难点。本环节主要达成以下目标:(1)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结果,分析学生对该命令的学习情况;(2)通过分享,帮助学生巩固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加深学生对扫掠操作方法和要点的理解;三是通过设问,抽丝剥茧,进一步解决学生遇到的技术问题,促进技术知识与操作技能内化,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2.情景体验,优化作品
引导学生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探讨座椅的设计要素,从功能、造型、材料与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重点强调座椅设计的功能性要素,特别是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分析座椅的设计,拓展座椅的实用性。在分析设计要素的基础上,从技术的角度,呈现如何从路径和截面的角度改进和优化已经完成的示例座椅,使其更加符合生活中使用的需求。此环节的设计可以达成两大目标:(1)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扫掠命令操作中路径和截面对造型的影响,促进对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更好掌握;(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需求,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分析和优化三维实例,不断体验产品设计的要素与原则,真正学以致用。
3. 任务驱动,创新设计
布置竞技比拼任务,引导学生根据现实中的某一需求,开展座椅的概念化设计竞赛。明确设计要求:从基于生活问题的解决方面进行设计,构思设计方案,表达设计意图,要充分考虑设计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关注设计的技术性、艺术性和创新性,一是技术运用要合理,尺寸符合工艺要求,作品内在逻辑关系要正确;二是作品要符合主题,样式功能要合理,渲染效果要美观;三是作品要具有一定的个性化表达。此环节的设计,同样基于两大目标:(1)二次检测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对技术方法的深入应用;(2)结合生活实际需求开展个性化作品的设计,产生对三维产品设计的兴趣,激发创造性潜能,进一步理解座椅设计要素和设计的一般过程。
4. 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引导学生分享交流个性化座椅作品,开展自评、互评和师评,从技术要点和设计要素的角度客观评价作品,提出改进建议。教师因利是导,通过分享座椅的文化属性,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座椅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对中华民族的意义,渗透座椅设计的文化内涵,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有三大目标:(1)通过学生间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拓宽设计思路,提高创新设计能力;(2)开展多元评价,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培养对作品设计精益求精不断改进的意识;三是结合设计需求和要素,引导学生不断改进完善作品,提升质量观。
(三)课后辅导设计
1.教师活动
布置课后学习任务:(1)进一步对座椅进行改进和完善,延展座椅实体的产品功能;(2)继续提供学习资料,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结合之前的学习探究马克杯产品的设计,深入拓展扫掠命令的应用;(3)鼓励对三维设计有兴趣的同学,结合生活需求,开展自主设计,并对部分同学的作品进行物化。
2. 学生活动
不断优化作品,同时根据自己技术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结合自身兴趣爱好,课后反复观看和查阅学习资料,进一步表达自主设计意图,呈现更加丰富的设计作品。
三、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反思
通过多次教学实践发现,通过翻转课堂,多数学生对三维设计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技术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际应用能力、作品设计能力等得到充分发展,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实践:
(一)课前准备秉承“以生为本”
课前准备充分,以生为本,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机。微视频内容准备详实,学生预习具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权利,提高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微视频设计注重分层,既有操作方法,又有难点分解,可以满足不同技能程度的学生学习需求。自主学习任务单充分到位,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并形成课前、课中、课后的同一目标管理。
(二)课堂活动坚持“创客思维”
课堂活动生动有趣,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特别是竞技比拼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给了学生充分表达自主设计意图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知识和技能,发挥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座椅设计,成为拥有“创客思维”的课堂主体。
(三)教学评价关注“多元发展”
课堂评价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通过即时评价和集中评价,环环相扣、层层渐进,成果分享从技术角度,引导学生理解操作要点,掌握操作方法;作品优化从设计角度,分析座椅的技术要点和设计要素;作品展示从技术性、艺术性、创新性三个大维度进行评价,评价采用发展性评价,既有知识与技能,也有产品设计要素,更有学生的思维发展、创新意识,从评价中促进学生不断反思、不断完善,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使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和促进个性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金陵.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56
[2]刘海林.高中通用技术实践指导[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3]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 2014, (4) :34
[4]王戈.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内翻转”教学方式中的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 2015, (6) :2
[5]李国强.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初步尝试[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7, (10)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