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民教育视域探讨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9期   作者:魏中富
[导读] 教育肩负的使命是为国家培养未来人才的重任

         魏中富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铁富高级中学 221322
         摘要:教育肩负的使命是为国家培养未来人才的重任,因此有效提高教育质量需要基于公民教育视域下进行讨论。目前很多教师在历史知识传授方面仍受限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基于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进行分析,探索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公民教育视域;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近些年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对国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的世界形势变幻莫测,国家的改革也进入到了重要的深化阶段,社会发展需要求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来推动整个教育系统的提升,包括培养学生的国家历史认同感以及文化自信度,因此高中历史需站在更高的角度重新进行审视,老师应该根据社会发展形势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高中教学的任务分析
         核心素养是指基于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促进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以及民族精神,既包括对历史的正确认知,同时也要不断加强学生的自身文化修养及道德修养,并在各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日常习惯。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教学任务,并不是单独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要将教育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是全社会的系统教育工程,因此要求老师针对学生特点和社会发展形势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并为学生奠定良好的未来发展基础。
二、高中历史与核心素养教育的关系
(一)高中历史提供丰富的核心素养教育资源
         高中历史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和广泛,不仅对以往所发生的客观事实进行了综合的科学性总结,而且对民族及国家的未来发展也提出了客观分析,既涵盖了政治经济,同时包含社会生活以及文化思想。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曲折发展路径,并逐渐形成现代社会以及民族观念,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当前生活并主动投身于未来的国家建设当中。
(二)历史的思维方式有助提高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课程不仅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回顾历史客观事实,还能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让学生掌握基本史实的情况后,注重当下的规划提高历史思维。因此也要求老师帮助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善于使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辩证的观察,并以史为鉴分析当前的社会问题,并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提高自身的民族责任感,提高全面性的核心素养[1]。


三、基于公民教育视域培养高中生的核心素养路径
(一)基于理论构建学生的全新历史观念
         我国的高中历史教学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的关注点常常在于理论知识的总结,而对核心素养的关注度并不高,很多时候对于历史的看法需要学生进行死记硬背,这样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新思维。鉴于这样的问题需要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能力,不断探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不断创新历史课程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念,并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以提高道德素质、公民素质、民族思想为教学基本原则,努力将学生培养为高素质的合格公民。
(二)扩宽教学途径、深挖教学资源
         高中历史课程中,理论基础知识内容较多,很多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理解并不深,而老师也常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想改变现有的教学困境,需要不断拓宽教学途径并深挖教学资源。首先高中历史教材是已经成型的教育体系,其中的理论框架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老师应按照教学目标,不断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并拓宽眼界。老师可以安排相关的课外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历史价值观。例如,在重要的国庆日、建军日等节日中组织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活动,并与当前变化莫测的国际形势相结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讨论,总结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走过的艰难岁月,以及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期望,如何珍惜当前的美好生活,以及如何在复杂的社会形势下提高国家维护主权。很多社会热点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也愿意参与讨论,在互相之间分享过程中,让学生们产生思想碰撞并形成更加多元化的历史观念,同时老师也要注重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分析,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强化学生的健全人格[2]。
(三)围绕核心素养,开展第二教学课堂
         在第一课堂的教学中必定时间有限,不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增加就学体验,老师应注重课堂以外的第二教学课堂的范围拓展,以此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建议老师利用学生的节假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纪念馆等具有文化气息的公共文化场地,充分利用公共资源帮助学生拓宽眼界,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老师也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主题,并让学生自行进行资料查找,并形成学习报告,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的教学辩论,将自身的独立想法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注重多元化思想的汇集,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围绕核心素养教育为学生架构完整的历史思想知识体系[3]。
(四)构建时间轴,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所有的历史问题及经验总结,必须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因此帮助学生构建时间轴,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对于学生分析问题,培养观察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时间观念也是高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刻意多次强调时间轴,帮助学生养成记录历史时间段的良好习惯,同时在特定的学习节点也要帮助学生进行往期历史知识回顾,借助时间轴进行历史事件梳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正确学习历史习惯。
结语: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育界公认的教学重点,但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还处于摸索阶段,需要老师不断的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同时也要创新教学手段,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得高中历史教学与时俱进,为社会培养全面化的人才做好基础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其斌.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20(22):79-80.
[2]甘晓琴.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措施探讨[J].读与写,2020,17(20):230.
[3]雷怀金.新课标下提高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途径探索[J].科学咨询,2020(28):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