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婷婷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中心小学 719000
摘 要:激励性语言以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教育环境为优势,通过使用一些赞美、激励、启发性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以及强化学生的行为。研究激励性语言的作用,将有利于进一步用好语言这一工具。在教学中要有效的发挥激励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活泼有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激励性语言 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们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为己任,以调动每个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机为目的。为了能使课堂有序、有效进行,除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教师还必须具备“吸引学生”的能力,而激励性语言就是其中一种方式,它以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教育环境为优势,对当前推进素质教育有积极的作用。研究激励性语言的作用,将有利于进一步用好语言这一工具。对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激励性语言的重要性
激励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激发激励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对行为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量。
激励性语言可以激活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在激励性的语言下,即使是平庸的学生也会变得活跃起来,具体作用表现为以下三项:
1、激发学生自信。有些学生由于受家庭环境影响比较大,从小缺乏自信,具体表现有在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亦或是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不过这些学生一旦激励到位,势必激发其自信,使之对该教师、该课程产生兴趣。
2、给学生以努力的方向。一些找不到学习诀窍的学生,对学习比较迷茫,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时地激励提醒,便能很快找到方向。
3、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很多学生从小到大都生活在班级的中下层,很少能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因此令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其实是一种催化剂,激励着学生继续向下一次成功迈进。
因此,激励性语言在课堂中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了它,就等于缺了与学生沟通的筹码,课堂教学将寸步难行。
二、如何正确使用激励性语言
动机需要刺激才能不断产生,老师们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有的老师认为,多表扬学生就是激励学生,但是激励不简单的等同于表扬,表扬是当学生表现出色时给予的肯定,而激励可能发生在学生尚未有行为之前,而且形式多样化。我通过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激励性语言,总结了以下几种激励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方法:
1、目标激励法。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可达到的目标,让目标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其经过一定的思考后能够实现目标,这也具有明显的激励作用。因为目标是刺激人们引起需要的一种诱因,它能给人带来希望,使人产生争取达到目标的强烈愿望,促使人们不断去努力,通过努力以实现目标,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2、榜样激励法。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具有示范性、生动性和鲜明性,有了榜样,不仅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而且学起来看得见,摸得着,说服力大,号召力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小见大。
3、正强化激励法。当学生有一点进步时,就对他的行为给予不断地肯定、表扬或奖励,从而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如“大家鼓励鼓励他,给点儿掌声!”、“你的进步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多大的惊喜呀!”
三、使用激励性语言的注意事项
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激励性语言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1、激励要讲究情感性。
我们常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励也讲究“动之以情”。换言之,不论是正面激励,还是负面激励,都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正面激励讲究激情,要多使用赞美性的语言,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渴求被肯定、被赞扬、被称颂的欲望,成长中的学生亦是如此,都喜欢老师对其关心和鼓励。
2、激励要有独特性。
教学要因材施教,激励也一样。对不同的学生采用的激励方式和方法,应视其性别、性格、年龄等的不同而具体化、细致化,千万不能千篇一律,否则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比如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愿接受否定的评价,只喜欢教师作肯定的、鼓励性的评价,对于这类学生取得一点成功时,我们要给予正面的评价,以激励其对学习的兴趣,使其能继续去努力的探究学习。
3、激励要有时代性。
学生的思维是灵动的。信息渠道越来越宽广,信息流通越来越迅猛,学生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超过我们的想象,因此,教师的语言跟上时代的节拍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投其所好”。例如,要求两名学生相互向对方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以往可能说“辩论”、“讨论”等词,但现在,如果用“PK”一词,既不改变意思,又令学生产生兴趣,气氛、效果均有可能成倍提升。
四、运用激励性语言,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综合以上论述,我们不难发现,激励性语言可以贯穿于整个课堂,从引导,到指导,再到评价,甚至它还可以用到课堂外老师对学生的教导中,教导学生如何为人、如何处事。因此,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理念的倡导下,教师应采取肯定、积极、富有激励性的方法来对待学生。
陶行之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心理学家詹姆斯也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我们从言语里向学生传递最诚挚的赏识、关爱,促使学生萌发出追求进步、追求发展的热情,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总之,在教学中要有效的发挥激励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活泼有趣,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正符合《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必将对素质教育的深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愿所有的教师都注重激励性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培养出更好的学生,也更好的提高我们教学工作的成果及效率!
参考文献:
【1】付慧君,激励性语言在教学中的功能【J】 教学方法研究,2013,(47)。
【2】许云祥,激励性语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J】,《学园》,2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