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研对话教学,锤炼思维品质    --以PEP五年级(上)Unit 4 B Let’s talk为例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9期   作者: 林小燕
[导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四个学科核心素养,
        
         林小燕
         (广东省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陈江小学,广东 惠州 516229)
         【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四个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品质首次被明确列为英语学科的培养目标。可见,思维品质发展是英语育人的主要目标之一。小学英语倡导听说领先,读写后行,对话教学是训练和拓展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1]然而实际的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从整体上仍属于“知识”型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学生语用思维培养欠缺,语言输出受限、机械化句型操练等现象,缺乏对学生思维品质培养。本文将通过具体课例分析的方式探寻如何在对话教学的各个环节启动学生的思维因子,锤炼学生思维品质。
         【关键词】: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思维品质
         语言既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课是训练和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主旨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因此对话教学是锤炼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载体。
         如何充分利用对话教学课,提升学生语言运用的真实性,是值得每位小学英语教师思考和实践的问题。本文笔者结合新版PEP(三年级起点)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4 What can you do?B Let’s talk的三个版块(第一部分为整体感知核心语言的听力活动,第二部分为对话文本,第三部分为输出活动及拓展活动的语言支架)为例,通过“走近”对话、“走进”对话和“走尽”对话三个方面对探索教师如何深钻文本内涵,依托问题引领,精链接生活,对锤炼学生思维品质的对话教学课堂实践进行阐述。
         一、“走近”对话---慧解读,深钻文本内容,锤炼学生思维品质。
         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小学英语PEP教材的编写理念和教学内容有了较大的变化。《英语课程标准》在开发与利用教材资源中也强调:深入开展教材分析,把握教材的设计理念、熟悉教材的编排特点、了解教材所提供的资源是教师有效利用和开发教材的前提。[1]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对话教学存在误区,对对话的处理仅停留在书本表面,学生的语言输出局限在文本内,学生角色扮演也只是变相背诵的学习模式,对话效率低下。What can you do?B Let’s talk是PEP五年级(上)第四单元的对话教学课。教材内容很简单,如何能让对话教学课丰富,围绕重点句型Can you...?Yes,I can.No,I can’t.展开对话教学,以激活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的欲望,成为笔者在研读教材、设计教学活动中思考的首要问题。笔者以School Talent and Skill Show Studio---John and Oliver’s Talent and Skill---Home Talent and Skill Show Studio为主线“走近”对话文本,先设计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的形式将思维导图的主题以“Talent and skill show”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列举相关活动,并结合完成的思维导图与伙伴们使用本课句型Can you ...?Yes,I can. No,I can’t.操练对话,初步正在语境环境中感知核心语言,
         这样“走近”对话文本的处理,教师有意识创设与主题相关的语境对话操练导入新课教学,让学生在循序渐进、层层推进的话轮保持与话轮转换中,语言承载量便得到了提升,思维广度得到了拓展。因此,“走近”对话,以学生思维为切入点,依托对对话文本的深入解读,针对学生“量体裁衣”处理文本,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文本资源,有利于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为新知识的建构也奠定了基础,同时也锤炼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走进”对话----巧设问,促提问,以问促思,以思促学,锤炼学生思维品质。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玉琨老师曾经说,“创造最可怕,是你给他标准答案。”学生高阶的思维品质的锤炼最害怕的是思想的被禁锢,最担心的是你给他标准答案。学问,学问,就是学会去问。学习的过程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标准。[4]
         美国学者哈拉李说,“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PEP教材中的对话教学都配有图,图片直观、形象,是对文本的概括,传递着与教材息息相关的信息,是文本无声的语言。以笔者结合论述的具体课例进行阐述,在“走近”对话中,教师将读图作为一个常规化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听文之前,通过读图和发挥想象,预测文本内容,引领学生通过Who,Where,What,Why,How的问题对文本进行预测提问。学生提出“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What can John do?”“Can Amy do kung fu?”“Can Mr Ma do any kung fu?”,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对话文本,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对话文本的期待,同时在听取对话音频中,学生能够在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老师设置的听力任务的引领下通过视听验证预测、收集和捕捉对话信息,层层推进对话学习。
         问题引领是一座架在文本知识与综合语言能力之间的桥梁,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走进”对话,教师要巧设问,用问题的形式将学生“卷入”英语学习中,提问层层深入、循序渐进,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思考,以问促思,巧设“问”于教,引导学生不断在思考问题中,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
         三、“走尽”对话---精链接,强输出,在续编中链接生活,锤炼学生思维品质。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交流,而对话教学是以英语知识为信息载体,教师要通过有效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引领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和语言活动。对话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文本分析,对话角色表演上而忽视学生语言的运用性目标和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引导和提升。
         在本课时对话教学第三部分拓展输出环节中,笔者让学生在巩固本课时对话核心语言的基础上,延续话轮,从School Talent and Skill Show拓展到Home Talent and Skill Show,引导学生来往于对话文本和实际生活之间,提供语言输出支架,适当增加语言量,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跳出文本情境,通过联想大量搜集与话题相关的材料,拓展学生的思维渠道,激发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走尽”对话,链接生活。我们会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对话却比课本中的对话文本更加丰富和有趣,这就是学生思维碰撞的结果。学生通过消化对话文本,对已知信息进行续编、充实再表达的过程,做到将文本故事演绎成生活情景再现,使学生在新旧知识逻辑上建立紧密的联系,学生既习得了语言知识,更提升了思维的广度和语言运用能力,锤炼了学生思维品质。
         在小学英语对话课堂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是一项艰巨而持久的任务,在当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已日趋凸显其重要性,也是当前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在对话教学中,教师细研对话文本,借助对话教学创造性、生成性的过程,使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收器,而是知识的发生器,锤炼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乐于学、善于思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乐说、善说的口语交际水平,这样的教学方法对锤炼学生思维品质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7.《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2017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林娟 小学英语教学“思维--对话”互促的策略研究[D].小学英语教学设计.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