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 冯小燕
陕西宝鸡高新第二小学 721013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阅读方法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获取知识的质与量。阅读也是一种较复杂的智力活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果能够运用合理的方法,随着阅读去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则对于他们的智力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生的阅读特点
小学生的阅读,是人生阅读学习的起始阶段,是“一张白纸画最新最美画图”的良机,但也极易被不慎的笔墨所涂损。小学生阅读的启蒙性及系列性主要是从识字、词到句、到段、到篇。无论是语言形式还是思想内容,都须循序渐进,才有利于掌握系统知识,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欠缺生活经验,更不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所以,小学生的阅读需要精心,具体地培养和指导。由于小学生受自身心理特点的制约,个性倾向性还不够稳定。表现在他们模仿性强而欠持久,兴趣易发生而很少专注,好动情感而缺乏意志,易于感知而难于抽象;他们并未掌握读书方法,形成读书习惯,根据这一特点,我首先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入手。
二、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儿童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在实际引导中,我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爱看电视的特点,经常给他们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告诉他们:这些内容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就可以读到无穷无尽的故事,从而把孩子们从爱听故事、爱看电视引向爱读课外书。我还根据学生仰慕英雄、名人的特点,经常给他们讲一些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三、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小学生年龄还小,他们的认知水平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指导阅读首先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他们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在具体指导阅读的内容时,第一学段的学生应以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为主;第二学段的学生可以阅读文质兼美的叙事性作品及优秀的诗文;第三学段的学生除了继续阅读有关叙事性作品和优秀诗文外,还可以适当读一些文学作品、科技作品、简单的议论文和浅易的文言文。能读懂才会有收获,有收获才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不仅能便于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读懂作品,避免阅读的盲目性,还能提高阅读的效率。
四、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
由于平时功课较多,学习任务又比较紧张,有些学生除了接触一些课文以外,平时连看报的习惯都没有,更不要说去阅读其他的课外书籍了。如此,又何谈通过阅读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呢?教师不妨对他们提出一些指导性的要求,指导学生指定具体的阅读计划,如每天阅读几次,总共花多少时间,篇幅多少,每一阶段读什么书……学生制定出的阅读计划,要注意其可操作性,又要注意阅读内容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决定。
五、为学生创造自由阅读的空间
毕竟小学生年龄还小,他们喜欢以自己喜闻乐见的形式读书。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拓展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倡导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当然,这并不是说阅读不用讲方法,而是尽量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读书,在阅读的形式上不必强求一致。另外,我们还可以结合阅读的内容有目的的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读书演讲会、朗读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览会等等,做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让学生玩中学,学中乐,乐中得,阅读的兴趣自然就会提高。
六,要指导学生学会做阅读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做阅读笔记是增强思想积累,丰富情感积累,增长知识积累,储备语言积累,加强技巧积累和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好办法。那么,怎样做阅读笔记呢?⑴簿本式,即用笔记本、活页本、日记本摘抄所读文章的各种要点,内容包括:佳词、佳句、警句、精彩片断、重要段落等,摘抄后要注明文章的标题、作者及出处,还要有相关的解释或见解等。⑵剪贴式,即以适合自己需要和爱好为标准,把对自己有用的文章贴在特制的本子上,并注明出处。这种方法最便于剪贴报纸。在剪贴时可以适当归类,以防资料过多,搀杂不清。⑶卡片式,即购买或自制规格相同的卡片,把文章的要点或精辟句、优美句、精彩段摘录在卡片上,采取单项形式,一张卡片记一个内容,储存信息,以便日后查找。⑷提要式,即概述原文要点。可以在对原文阅读领会的基础上,或从原文中抽出要点,或用原文语言缩写过程,或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原文的故事,以突出重点,加强记忆。⑸札记式,即记录自己阅读文章后的感想或对文章予以联想、评论。在阅读后,可以联系实际,展开联想,一有所得,便诉诸于笔记或卡片上,以强化和巩固对原文的理解。做读书笔记,可以充分利用早自习的时间,也可以是学习之余,或是学生休息时间。这样学生有事可做,就会觉得生活很充实、有意义。
七、要指导学生的阅读的方法。
学生阅读,不能只注重过程,更要注重结果。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方法是不足取的。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深思,字得其训,句索其旨。”阅读与思考要紧密相联。深入领会文章语言的运用、内容主旨、布局谋篇等方面的精妙,从而把握文章的精髓。在阅读指导上,我逐步教给学生从整体入手分三步读书的方法,即:初读,明白主要内容;速读,质疑问难;细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释词,深入理解内容。对一些图文并茂的童话或精彩片段,教给孩子看看(图画)、读读、想想、说说的四环节阅读法。除此以外,我还让孩子们带着课后问题读书,边读边思,用笔勾画问题答案或一些重点词句品味赏读,最后提出新的疑问。至于用哪种方法,孩子们自己根据情况选用。另外,读与背还要结合起来。在课外阅读中获得语言材料,这是语文课标对小学生提出的要求。尤其,当遇到一些语言优美、内容精彩的句、段、篇时,又需要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将它们吟咏、甚至背诵下来。
杜甫说:“群书万卷常暗诵。”学生积累阅读材料,不能只满足于充当记录的“书橱”,重要的在于体味运用,体味是吸收材料的过程,运用是积累材料的目的,如果不体味运用,阅读便会劳而无得,因此应经常翻阅所积累的材料,反复体味理解,融会贯通,对其中的佳句名言还要熟读背诵。这样,“心通中外千年史,胸藏古今万卷书”,学生的阅读能力才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