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语童趣”的古诗教学策略研究    ——以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古诗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9期   作者:朱艳花
[导读] 古诗文历史悠久,在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占据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朱艳花
         义乌市廿三里第二小学,浙江 义乌 322000
         摘要:古诗文历史悠久,在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占据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小学古诗文篇幅短小、趣味性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抓住低年级学生好动活泼的心理特征,创建积极欢乐的课堂氛围,并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以及审美品味。
         关键词:古诗教学、小学教学、部编教材
         引言:古诗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环节,对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小学生语言素养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目前的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唯有掌握学生心理,结合多种教学手法来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古诗文,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感水平。本文浅谈古诗文教学策略,旨在提升学生对古诗文阅读、鉴赏、背诵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学生的中文素养,帮助其实现学习目标。
         1.寓情于景,创设课堂情境
         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工具,更为通俗易懂地提升学生对于诗文的感知深度,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举例,给予学生心灵上的启迪,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以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为例,教师在讲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3D建模,为学生呈现一幅画面——一座山峦横向看看便是巍峨山岭,从侧面看便是高耸的山峰,教师运用鼠标等工具调整山峦的大小、角度,通过山峦的变化,使得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极目远眺时,山峦发生的改变,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者创作诗词时的内心感受。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工具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深度理解古诗的意境美,向学生传递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避免学生的理解流于表面,加深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2.含英咀华,培养正确价值观
         2.1重视人格养成
         古诗文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促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抓住具有代表性的金句妙语,整合、归纳古诗文中的作者形象,引导学生崇尚作者的优良品德,促使学生形成良好人格、个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以《山居秋暝》为例,教师应当抓住“新雨”“清泉”“明月”等具有指代性的自然场景词,体现出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间,风轻云淡的闲适姿态,通过诗文中的自然美引申出人格美与社会美,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从稀松平常的景色之中感受到宁静安逸,使得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又以《伯牙鼓琴》为例,教师抓住关键词“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融情于景,又通过该关键词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勾画“伯牙”“子期”的人物形象,突出两人深厚的友谊,引导学生学习子期豁达豪放的不羁个性,学习俞伯牙珍惜友情的人生态度。通过优秀古诗文的熏陶,构筑学生认知体系,促使学生的人格养成。
         2.2提高共情能力
         尽管古诗文的创造背景离我们很遥远,然而古文背后蕴藏的深厚的情感却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展现出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古诗文所蕴含的美好愿景,并引导学生传承古诗中的良好品德,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示儿》原文为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要求学生根据课本注释结合以往所学的古文知识,将古文译为白话文。其次,教师检验学生翻译成果,并点评翻译中出现的错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点评完毕后,教师应当通过PPT、多媒体播放软件向学生介绍文章创作的背景,文章作者的人物生平。并要求学生再次熟读课文,使其将文章创作背景带入到课文的阅读中去。
         3.声情并茂,重视朗读能力
         模仿是低年级学生学习过程中彰显出的重要特征,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活动对学生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认知水平有限的小学生面前进行古文朗诵时,应当吐字如珠,注重语速和语调的变化,加强诵读能力,融入情感色彩。
         以部编六年级下册课文《春夜喜雨》为例,教师应当从小学生热情活泼的独特性格出发,调整自身范读方式,范读切忌过度“专业化”,增强节奏感,为朗读活动融入趣味性,提升学生聆听教师范读的兴趣。在学生的积极情绪得到调动后,教师还应当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对于古诗文的理解进行朗诵,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师生绘声绘色的朗读,促使学生更深层次的体会诗歌作品中描绘的春日细雨图,品味到古诗词的韵律美,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想象力,促进了学生的情感共鸣。
         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养成的重要阶段,小学教材中的古诗文题材丰富、风格多变,乃是大浪淘沙后流传下来的经典名篇,是传承和传播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武器。这便要求教师认识到古诗文的文化内涵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挖掘古诗文中内涵的童趣,改良学生的人生态度,提升学生的古诗文素养,实现文化传播与传承。
         参考文献:
         [1]杨玉民.如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巧妙创设情境[J].课程教育研究,2020(26):19-20.
         [2]陈淼雯.小学古诗文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5):2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