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桃香
云南省宣威市丰华街道第一完全小学 655400
摘要:新课程改革条件下,教育领域逐渐意识到实验对于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小学阶段教学特点、科学教学特性与实验设计原则,对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的重要性予以探索,以下则是笔者就此的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科学教学
引言
面向小学生设置的科学内容教学,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让孩子们从小接触科学,培养科学的看问题角度和思维方式。通过学习让学生们觉察,科学的成果是如何产生的通过,在教学中进行实验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亲眼观察亲手操作,通过自己的体验对科学的规律有思考和总结。所以实验是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要抓住这个重要环节,高效的完成实验在学习活动中的组织实施。特别是要让学生有更多动手亲自操作的机会,这符合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他们的抽象思维水平还需要更多的训练才能不断的提升。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要适应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组织教学活动。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存问题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持续推进,实验教学的地位有所提升,多数教师已在意识层面加强重视。但通过调查可发现,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有的教师依然习惯性地以理论讲解为主,应用较为单一的教学手段,即使展开实验教学,也不能保证教学质量与效果。现如今,部分小学未能合理规划教学设置,也未能针对性地引入实验设备,课堂上部分学生根本不能直接接触到实验设备,这也就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高效展开。另外,有的教师对“以生为本”的认知过于片面,将实验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未能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正确掌握实验方法,甚至会走入误区,一堂课下来毫无收获。新形势下,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出发,及时发现问题,予以解决,这样才能打造高效实验课堂。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组织策略
(一)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与综合能力
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以小组互动合作为主开展,以实验促进小学科学教学的模式对于提高小学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均有所帮助,从而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此外,实验教学建立于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所理解的基础之上,有助于小学生观察能力与归纳能力的培养,从而推动小学生对自然真理的探索进程与自主学习进程,利于养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一丝不苟的科学素养。
(二)教师要善于收集整理实验的素材
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实验活动,要在一些素材的基础上来进行,所以教师要善于选择素材,通过素材的广泛收集结合的教材的内容来进行实验教学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就有很多的实验的素材和场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开展一些简单的实验,让他们认识到科学实验可以在很多条件下开展。当然,这些都要保证学生的安全,让学生能够以科学实验的严谨态度对待生活中的实验。特别是在涉及到火,以及其他的一些危险的物质的时候,教师更是要提前做好安全教育,一方面教给学生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实验,另一方面也把安全教育常识告诉学生。不过,在课堂之上,教师可以把提前收集来的实验素材直接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学生通过看到老师的演示,一方面对实验的整个流程有一种清晰的理解和熟悉的感受,另一方面也能很好地提升学生自主实验过程中的成功率。这样做的好处还在于让学生更能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让他们带着一种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去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并且有效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
(三)立体化理论知识,促进教学有效
性提升实验是科学起源的开端,也是科学论证的有效工具,贯穿着科学历史的基本脉络,其对于科学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引入实验教学的基本观念,有益于使平面理论知识形象化立体化,从而深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应用,促进科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例如,在《种子发芽》的相关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理论阐述,告知学生种子发芽的内在逻辑解释,并在实验课程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浏览种子发芽的阶段及其特征,同时阐述种子发芽过程中所应注意的事项,在此基础上由教师统一分发经过筛选的差异性较小的种子,在课后予以种植,规定以半月为周期,要求学生分别上交实验报告,主要记录所观察到的种子情况。通过实验的方式,促进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与应用能力提升,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的基本目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不可或缺的方法论,对学生综合能力、科学素养、理论深化与探究精神的培养等有着关键作用。教师应认识到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合理设计实验原则与过程,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而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小学生全面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建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活动实施策略探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8(S1):88-90.
[2]吴时祥.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有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2):53.
[3]王坤.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师,2018(S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