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9期   作者:向群
[导读] 生命教育是随着新课程改革而逐渐衍生、发展和成熟的一种教学模式

         向群
         湖南省湘西州永顺县灵溪镇初级中学    416700

         摘要:生命教育是随着新课程改革而逐渐衍生、发展和成熟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将生命教育融于初中生物教学中,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生命的理解,引导学生爱护生命、尊重生命,有助于开展高质量的初中生物教学,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同步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章对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命教育;渗透实践
引言
         初中生物学科是承担生命教育的主要学科,但是在生物学科教学中过多重视单一的教学内容,而没有对其进行深化和解读。因此,学生需要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教育上不断提升对生命的正确认识,即需要强化各类课程的生命教育理念和社会责任教育理念,特别是针对生物课程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提升。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思想最早是由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明确提出。华特士认为:“生命教育是一套系统,其目标与生命本身是相同的:在思想、身体和心智的各个层次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相对平衡、成熟、高效、幸福与和谐的人”。之后生命教育发展迅速,但是关于生命教育的内涵国内外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有学者认为生命教育的内涵主要是教人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每个学者对生命教育的阐释不同,但总体方向是一致的。生命教育包含着唤醒个体生命的生命认知、提高其生命意识、探求生命发展价值、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可以学会生存技能以及更好地生活。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一)通过生命教育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实现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首先需要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生物日常教学中,需要时刻注意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充分探寻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个性和人格。由于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评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展开个性化教学。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引导者,更是陪伴者和同行者,需要平等看待每一个学生,建立自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生命教育教学方式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依据社会热点事件设计教学课程
         当前,社会热点事件不仅对社会各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对其教育教学的影响也是相当显著的。因此,教师需要依据社会热点事件对教学课程进行有效设计和运行。在对社会热点事件的梳理后可以发现,可能涉及的初中生物知识点也有很多:如学生对传染病的认识,传染病的危害,如何从学生角度进行传染病防治等内容。因此,需要在背景认识的基础上,对相关课程进行设计和应用,以此得出相关的设计内容。
         (三)通过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
         孕育生命是生命教育的开端,也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了解生命的起点。从孕育生命这一角度来看,初中生物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相关内容,教师在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这些教学素材,引导学生接触生命并认识生命。在“认识生物”这一部分内容的整体教学中,引导学生意识到人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与其他生物体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构成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的生命体系。
         (四)结合社会实践提升教学内容
在学生充分了解基本知识后,需要对更深层次的事件有一个了解和认知,即根源在哪里,因此,需要教师在教授学生基本常识的情况下,利用相关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对内容进行了解和提升,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
         (五)创设生命教育情境
         生命教育不是一种纯理论,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中学生处在各方面都不稳定的时期,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相符合。所以在进行生命教育时,要创造情境,使学生参与到生命教育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生命,了解生命的发展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养动植物,写这些动植物的成长日记。教师在涉及到社会生命、精神生命内容时,可以利用角色扮演以及主题演讲让学生参与到情境中,从而感悟生命。
         (六)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为的导向与指引,只有有了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保证生命教育活动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初中生物教师要突破生命教育目前存在的困境首先要树立学生本位的教育意识,重视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善于发现和挖掘成长生身上亮点和长处,对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要给予肯定,给予学生的关注与尊重,发现学生个体的优点与特色,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教学。
结束语
生命教育作为一种开放式教育,亟待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在开展生命教育的同时,要注重以珍爱生命为导向、以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为核心,使之成为德育课程的补充,为大学生树立终身受益的人生指针。
参考文献
[1]张宏.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求知导刊,2019(51):2-3.
[2]朱剑锋.生命教育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101-102.
[3]梁彦君.初中生物教学中递进式生命教育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9(36):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