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学生思维,打造生本课堂 ——以“倍的认识”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9期   作者:沈燕婷
[导读] 生本课堂是近年来方兴未艾的流行趋势,

          沈燕婷
           桐乡市濮院小学教育集团毛衫城小学  314502
          [摘  要]生本课堂是近年来方兴未艾的流行趋势,结合数学是思维的科学这一特性,数学课堂必须顺应学生的思维,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思维经验的积累。“倍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试以两个量的关系作为思维生长点,通过操作探究,层层挖掘,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提升思维能力,积累思维经验。
          [关键词]生本课堂;  学生思维;  倍的认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已逐渐淡出讲台,生本课堂应运而生。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其本质上是思维的科学。因此,数学课堂要顺应学生的思维,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经验的积累。同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指出:“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倍的认识”是关于“倍”这一知识的第一课时,是一节起始课。在认识倍之前,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能够计算表内乘法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如果教师只重视能正确求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样的技能目标,学生轻而易举就能掌握,但这样学生缺乏对倍的理解,没有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无法获得思维的过程性体验。因此,本课重点是要让学生经历倍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思维介入、贯穿整个教学活动。
          一、由旧引新,引发思维生长
          【教学片断1】
          出示主题图:小兔子在她的庄园里采摘了一批萝卜。
          生1:红萝卜有6个。
          生2:胡萝卜有2个。
          生3:白萝卜有10个。
          师:根据这三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生:白萝卜和红萝卜一共有多少个?10+6=16(个)
          师:真棒,还可以提出其他问题吗?
          生: 红萝卜个数是胡萝卜的几倍?
          师:我们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呢,得好好研究研究。
          【教学片断2】
          师:你们喜欢画画吗?这节课,我们把数学和美术结合起来,你们想上吗?
          师出示2个○:首先我们来合作画一幅画,这里有2个○,请你们画△,要求△的个数比○多。
          反馈学生作品:……
                 ○○
                 △△△△△△
          师:比较一下,△的个数与○有什么关系?
          生:△比○多4个。
          师:在数学上,我们还能这样说:△的个数是○的3倍。
          【思考】
          倍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这是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在此之前,关于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只会进行简单的比多比少。因此,本课先让学生运用所学自主比较两个量的关系,唤醒学生的比较意识,再以此为思维生长点,引出两个量间的新的关系:倍数关系。此外,生本课堂的前提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因此情境的创设要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这一角度来说,上述两个教学片断,一个以卡通形象引出问题,一个则从学生的作品中生成问题,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从笔者执教的教学效果来看,片段1中的情境更符合笔者所在的农村学校学生的思维特点。农村学生的领悟能力、思维活跃度都相对略逊一筹,因此更具体、更直观的情境给学生的印象更清晰、更深刻,通过比较形象的物体,学生更能在潜意识里建立起“倍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这一意识。
          二、实践探究,促进思维发展
          【教学片断3】
          生:红萝卜个数是胡萝卜的几倍?
          (引导学生把红萝卜和胡萝卜摆成2行。


          师:看着这2行萝卜,谁能来猜一猜呢?
          生:……
          师:为什么说红萝卜的个数是胡萝卜的3倍?
          生:胡萝卜有2个,红萝卜有6个,所以红萝卜的个数是胡萝卜的3倍。
          师:你们看出这个“3”了吗?能不能在图上把3表示出来?请在本子上画一画,试一试。可以用○表示胡萝卜,用△表示红萝卜。
          生1:○○
               △△△△△△
              胡萝卜有2个,红萝卜有3个2,所以红萝卜个数是胡萝卜的3倍。
          生2:○○
               △△△△△△
              胡萝卜有2个,红萝卜也2个2个分开,分成了3份,所以红萝卜个数是胡萝卜的3倍。
          生3:○○
               △△△△△△
              胡萝卜有2个,红萝卜就2个一圈,圈了3次,所以红萝卜的个数是胡萝卜的3倍。
          师:他们的想法都差不多,把2个胡萝卜看成1份,红萝卜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有3个2,所以说红萝卜的个数是胡萝卜的3倍。
          【思考】
          这一环节是学生思维活动、发展的重要平台。虽然倍在课堂上是一个全新的内容,但不乏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倍略有接触,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通过挖掘这些认知,根据学生对倍的反馈作出补充说明,充分利用课堂生成,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对倍有了进一步、更全面的了解。同时,学生在这一环节的操作活动中所获得的直观感知、思维经验,将会为后续对倍的意义的理解奠定基础。在这一操作探究的过程中,广泛的活动涉及面使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体现了生本课堂教学的宽度;学生思维的全面介入以及在此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过程性体验,相对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更体现出生本课堂教学的深度。
          三、循序渐进,提高思维能力
【教学片断4】
师:在红萝卜和白萝卜之间有这样的倍数关系吗?
生:没有。
师:小兔子吃掉了一个红萝卜,现在呢?
生:白萝卜的个数是红萝卜的2倍。
          师:白萝卜的个数没变,都是10个,为什么它是胡萝卜的5倍,却只是红萝卜的2倍呢?
          生:因为胡萝卜的个数和红萝卜的个数不同,一个是以2个一份,一个是以5个一份。
师:以一份为标准,另一个量不变,标准改变,倍数也要改变。
【教学片断5】
师:在练习本上表示出“☆的个数是○的4倍”。
生1: ○○
                    ☆☆☆☆☆☆☆☆
          生2: ○○○
                    ☆☆☆☆☆☆☆☆☆☆☆☆
          生3: ○
                ☆☆☆☆
          生:……
          师:这么多情况都表示☆的个数是○的4倍吗?
          生:只要以○为1份,☆有这样的4份就行了。
          【思考】
          思维的发展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对倍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笔者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设定了由浅及深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通过对比白萝卜个数是胡萝卜的5倍,却是红萝卜的2倍,引发“白萝卜个数相同,为何倍数不同”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明确当另一个量不变,标准改变时,倍数也会跟着改变。
          第二层次,通过学生对于“☆的个数是○的4倍”不同的反馈,使学生认识到当倍数不变时,标准量和另一个量都可以发生改变。
          第三层次,通过“用12个○自主摆出倍数关系”这样一道开放题来作为拓展延伸,既是对学生新知掌握情况的检测,又是对本课所学知识再次进行归纳整理,同时还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通过对四个层次的层层挖掘,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发展,从而使整体思维能力得以提升。
          生本课堂是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大势所趋,其实质是对教学流程的调整与重塑,使教师能在更佳的位置实施更好的教学。所谓“更佳的位置”是指教师要把自身放在主导地位,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所谓“更好的教学”,则是指要顺应学生的思维,挖掘其思维生长点,注重思维的发展,使学生能在最近发展区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丽晶.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实践[J].宁夏教育,2018(09):53-54.
[2]范新林.小学生“思维经验”积累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6(09):29-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