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第一小学 (四川 凉山 西昌 615000)
摘要:阅读和写作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教师也都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却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写作
从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现状来看,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还是比较差,很多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在写作中也经常出现“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情况,但阅读和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高的比重,而且阅读和写作水平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帮助。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样写作对阅读教学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但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提升都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一、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自身的知识储备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学生在写作时才会更加顺畅,笔下生花。为此,加强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是非常有必要的。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小学生很容易受网络的吸引,很多小学生在课余时间都是玩手机、玩电脑,对阅读的兴趣是比较低的。小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大量的阅读,但就目前来说 小学生都没有阅读的兴趣,也就更谈不上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来看,教材中所提供的阅读内容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还需要不断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先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阅读的兴趣高涨,才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专门拿出一节语文课的时间以读书交流会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阅读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比较适宜的书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意挑选,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跟同学分享自己为什么选择这本书,这本书比较吸引自己的地方是什么。小学生的表现欲都是比较强的,通过这种读书交流分享的方式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阅读中。随着课外阅读量的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也会有一定的进步。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和问题是创新的开端。在应试教育下家长和教师都过于注重学生的分数,但却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已经习惯了标准答案,而很少去主动思考,寻找新的思路和方法,这样长期下去对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都是非常不利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本没有深入思考,探究文章中所蕴含的深意,在写作教学中亦是如此,写作内容毫无思想和深度可言,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思考,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去多提问题,对于学生所提出的一些古怪或幼稚的问题,也不要着急批评学生,只有加强学生的思考和质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才会主动思考,阅读和写作能力才会有进一步的提升。例如,在小学五年级“新型玻璃”教学中,有的学生在读到玻璃会报警时发出了质疑“玻璃还能报警?玻璃是怎么报警的?玻璃难道还会发出声音吗?”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不要不耐烦,学生会质疑是好事,学生有质疑才会更加积极的投入到阅读过程中,而且还能有效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接着往下阅读,学生对这种会报警的玻璃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在学习完这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文章中的写作手法去描写一下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比较特殊的事物。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质疑与思考,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强化学生的实践练习
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实践练习,如果学生光说不练,那写作水平也很难有所提升,为此,教师还要充分把握每一次课堂教学,充分给予学生实践练习的机会,在不断的练习下,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才可以有更加显著的提升。在每一次课文讲解完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随机挑选几名学生,让其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或者谈一谈自己的阅读心得。同时,还要让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日记的内容不局限于每日的生活,还可以写一写自己的阅读体会,可以是学习完课文之后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感悟,也可以是从课外阅读中收获了哪些内容,通常日常不断的坚持写作,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此外,教师还不能放过每一个习作中教学的机会,要认真对待每一次习作教学,并且要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写作指导,充分帮助学生改进目前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只有不断的实践练习学生的写作能力才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总而言之,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的,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引导,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启胜. 简论小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研究(下旬), 2018, 000(006):93-94.
【2】谢雅琼.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J]. 学周刊, 2015, No.276(36):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