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德育阶梯,促小学生稳步成长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9期   作者:黄海英
[导读]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基木理念之一便是“更加注重以德为先

          黄海英
          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上城小学 517000
          摘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基木理念之一便是“更加注重以德为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还要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德才兼备。德育事业是新时期背景下的重要事业,学校积极开展德育工作是国家政府和教育部门的要求。小学德育作为整个德育工作中的基础,学校、社会、家庭必须引起重视。一个人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往往在青少年时期就会初步成型,所以小学德育尤其重要。开展小学德育工作要注意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各方面的能力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我国在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时候,往往会实施情感教育方案,这种从学生情感出发进行的教育方式更加适合小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教育;开展路径
          近些年来,由于素质教育观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工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有义务帮助学生在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由于时代的快速发展,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着比较多和实际不符的弊端,所以怎样在新形势下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小学德育教育的快速发展是比较迫切的问题。
          一、小学德育的重要性
          面对新时代的到来,学校如何正确认识德育,并对新时代的德育进行明确定位,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进而让学生遵纪守法、尊敬师长、文明礼貌、与人为善,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中国古代,我国先贤们就对德育有精辟的论述,唐代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中提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说教育的第一要义是“传道”,教师要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人格发展,帮助其树立独立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国外,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品德是照亮全面发展一切方向的光源。”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也曾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可见教育和德育的重要性。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重视德育工作,在国家的教育方针中明确规定要使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立德树人成为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道德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
二、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策略
          1、将核心素养中的道德教育植入课程学科之中
          “核心素养”是概念非常宽泛的词汇,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若是想要将核心素养理念贯彻落实,就必须要将其植人到学科课程中去,通过“摸得着”“看得见”的课程教学,为核心素养教育提供标准依据。对于此,笔者的建议是,根据核心素养要求,重新制定完善基于教育课程体系标准,以实现本学科、本学段的核心素养德育目标为要求,推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创新。


          如在语文学科中,就可以借助国学经典的学习,不断的向学生渗透人文精神理念,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加快学生道德养成。在数学学科中,植人核心素养的教学,除要传授学生知识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可续、求真探索的精神,这样学生就会在无形之中得到发展,是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教育创新的重要体现。
          2、注重利用榜样的力量
          教师是学生在学校接触的主要对象之一,由于教师的身份,在小学生心目中是权威的象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应当做好榜样,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规范自身言行,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引导来帮助促进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蛮横,言行举止得体,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在校时间较长,除了上课,教师在课下的言行也在无意中影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言行一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做好学生的榜样。学校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发挥作用,为学生塑造榜样,号召学生向榜样学习,形成良好的风气。
          如学校可以设计“德育标兵”奖项,通过班级民主评选的方式来产生“德育标兵”,号召学生向“德育标兵”学习,这样能更好的促进德育教育的开展。


          3、组织团体公益活动
          由于学生在学校中的课非常多,每天学习也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疲倦感,而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班级的公益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学习中的压力,放松自己,而且还可以通过一些公益项目提高学生的责任感意识以及乐于助人的意识,这些都有利于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当然,还可以在活动中了解到学生的个人特点,比如说一些学生非常积极完成分配到的任务,而有些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就比较懒惰,个人积极性不强。这些都是可以在学生参加活动中得出的,而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
          4、建立有效的家校共育模式
          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家庭环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影响,如喜欢阅读的孩子,大部分来自充满书香的家庭;彬彬有礼的孩子,大部分来自恬静儒雅的家庭。反之,热衷于抖音游戏的孩子,大部分父母是“低头族”;自由散漫的孩子,大部分父母也是稀里糊涂的。纵观孩子的全盘表现,可知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因此,学校可以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教学活动,让家长走进校园,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态,请家长参与教学评价、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建言献策。这种开放的教学模式,不但收集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教学改革建议,而且也让家长学会了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
          同时,我们学校还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家长微信群,鼓励家长将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积累的好做法与经验进行分享与交流,这样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校之间都实现了有效的信息共享。当他们的德育方法优化了,再对孩子们进行德育,自然也能获得较为不错的效果。一言以概括,家校合力共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是我们小学落实良好德育目标的有力突破口。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健康的心理素养,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学校应重视德育,并采取有效措施渗透德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伟.浅析小学德育管理[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2):134.
[2]陈慧燕.小学德育管理[J].家长(中、下旬刊),2018,(10):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