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中的“坑”——试论小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9期   作者:庄力行
[导读] 小学阶段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与塑造不仅关乎到学生解题能力的形成与数学成绩的提升,

          庄力行
          浙江农林大学附属小学 浙江 杭州  311300
          摘要:小学阶段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与塑造不仅关乎到学生解题能力的形成与数学成绩的提升,更会影响到学生数学素养的发育。数学教师应当认识到审题习惯和审题能力塑造的重要意义,明确小学生数学审题过程之中常常出现的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性,尝试使用各种手段来提升孩子们的审题能力。本文分析了小学阶段学生容易出现的各种审题误区,结合教学经验,给出了提升孩子们审题能力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审题能力;小学数学;教学研讨;
          审题的过程也就是认清楚题目的过程。其既是一个信息迁移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分析、处理、翻译的过程,要求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将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将数学语言转化为数学运算过程。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刚步入数学学习的大门,对于数学的理解有限,且心智较为稚嫩,在数学审题的过程之中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需要重视起数学审题能力塑造的过程,不能让学生在数学能力转化为数学成绩的最后一个过程吃亏。
一、小学阶段学生审题过程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误区
          (一)审题不清引起结果出错:审题不清与智力因素无关,这一环节出现问题是学生不够仔细、细致。例如,有一道题目让学生在横线上填出两个不同的质数:“14=_+_”,很多学生给出了“7+7”的答案,就在于学生忽视了题目之中“不同”这一关键词,白白丢掉了这道题的分数。
          (二)思维定式引起结果出错:思维定式限制我们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限制,不仅可以减少数学审题犯错的次数,还可以使学生更具灵性。“一副三角板中有几个直角?”学生们在看到这个题目使,下意识的就给出1个的答案,思维定式使学生没能区分出“一个”与“一幅”的区别,导致了简单题目的出错。


          (三)生活经验欠缺引起结果出错:小学阶段学生的生活经验较为欠缺,容易出现一些生活常识性错误,例如,“把一段2米长的木头锯成5截,每次耗时5分钟,整个过程用时多久?”这样的题目类似于生活中常见的“植树问题”,但是因为生活经验的欠缺,学生通常无法意识到锯成5截只需要锯四次。
二、小学阶段学生数学审题能力提升的策略分析
          (一)学好阅读,具备一定的文本分析能力是做好数学审题的前提:语言文字是构成数学题目的基础,文本阅读能力不达标是断然无法处理好审题过程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培育长久以来被教师所忽视,其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把题目读通顺那么简单,而是需要带着数学的思维与审视题目的构成,认真分析题目当中的关键字词,将其转化为以逻辑运算为基础的数学语言。因而数学审题能力的提升需要数学教师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做起,在授课时重点强调关键的数学符号的含义,重视学生语言转化的过程。在学生解决完一道应用题之后,教师可以就势让学生模仿题目类型,自己新出一道相似的题目,小组成员彼此交换题目进行二次练习。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还帮助学生在命题人的角色扮演之中,获得了数学阅读能力提升的机会。
          (二)认真、仔细的心态是数学审题能力提升的关键:绝大多数学生所犯下的审题错误都可以通过多次阅读来消除。在日常教学时,教师一定要特别重视关注学生的具体审题过程,引导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审题习惯。“划关键词法”是保证学生认真读题的有效手段,在审题教学初期,教师可以给多次学生示范一个句子当中究竟哪些部分是关键部分,让学生养成在读题时,在关键词下轻轻画线的习惯。在学生自己做题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一道题目至少画出三个关键词,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觉养成相关的习惯,这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题效果。
          (三)教师的引导和示范是数学审题能力提升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老师就是他们最好的榜样,孩子们会不自觉地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数学老师在课上习题讲授的时候一定要给孩子们做好榜样,不仅仅去讲授题目的求解过程,也向学生讲述题目的文本理解过程,带领学生分析哪些部分是题目之中的关键点。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上时间培育学生多读题的习惯。例如,可以首先学生默读一遍,教师再领读一遍,还可以让男生先读一遍,女生再读一遍。好的审题习惯养成,可以很好地减少学生无谓犯错的情况出现,也可以培育他们专注、细致的学习习惯。对于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学习都大有脾益。
结语:数学审题能力是学生求解数学题目所应当具备的基础能力,但是因为教学上不受重视等原因的存在,当下不少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并不合格。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试卷上长描述的、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应用题的数量逐渐增多,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审题能力培育的重要意义,从自身的正确示范做起,培育学生细致、耐心的审题风格。
参考文献:
[1]车亚平.小学数学学生有效审题能力培养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3):147-148.
[2]孟海云. 如何提高小学中段学生数学解决问题审题能力[C]. .教师教育论坛(第五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77-379.
[3]陈晓菊,董加春.浅析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习惯的培养[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6,33(S1):88-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