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菁松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城关镇儒林小学 721400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首要位置,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近年来,自己加强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其思考如下:
一、健全德育体系,发挥管理效能。
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学校应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对学校德育工作负总责,由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带头,形成德育处、后勤处、少队部、年级组、班主任为基本框架的德育工作网络,从校长到最基层的班主任,可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并沟通德育处、少队部、年级组之间的横向联系,这就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机构上保证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二、调动组织功能,落实常规管理。
寓德育与教学之中,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也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根本措施。学校德育工作管理者要组织全体教师按照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全面实施,调动学校各个组织的德育功能,确保学校德育为首的地位。
1.学校德育管理者要强化教师育人意识,让全体教师明确:“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理念。在各学科中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尽到自己的德育职责,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学校德育管理者应加紧组织力量,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把握当前小学生思想发展的特点,科学的制定出学校德育目标;各教研组、各学科教师要从各学科的特点出发,认真挖掘教材中内在的德育内容,把有关的德育内容揉进知识传授之中,使知识传授和德育内容集中、系统、直接。
? 3、学校要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龙头作用,落实德育工作。少先队组织的工作涉及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是落实小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少先队要加强德育组织工作的领导、帮助与督查,除认真抓好学生“一日常规管理”、“升国旗”等常规德育活动外,还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传统节日、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县城等,在多样化、丰富化、经常化的活动中,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三、立足课堂阵地,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是渗透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在各科教材中,都不同程度地蕴藏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因此,应充分挖掘各科教材的内涵,充分发挥各科教学的教育性,这样,寓思想教育于各科教学中,不仅加强了学生思想教育,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还要把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作为对课堂教学评定的标准之一,并组织专门的“渗透课”公开教学,这样才能强化课堂教学主渠道渗透德育教育的示范防线。 如我校在上好常规教学课的同时,还大力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经过不断尝试、总结、分析、改革,我校的德育校本教材——《小学生养成教育序列化的实践与思考》已经走进我们的德育课堂,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和德育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会自信。
四、加强环境建设,发挥育人作用。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爱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我校有健全的教育阵地,如:宣传栏、古诗文欣赏、各种文化墙、弟子规长廊、红领巾广播站、少先队活动室、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室等,我们以“习惯养成”为主题,让每一堵墙壁成为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道德法制、爱学习、爱劳动、审美观和好家风行为习惯教育。 实践证明,良好的环境能诱发人美好的愿望。作为学校德育管理者,要重视校园的美化、量化、德育化等工作。讲究教育教学环境的布置,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
五、加强密切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一个综合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因此学校要主动与学生家长、社区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结合教育”互为补充,形成教育合力。如:我校结合课外访万家、建立家长学校、设立校讯通平台等方式,定期召开家长会,进行演讲、收集家教故事、优秀家长讲家风、家教经典、家训读后感征文比赛、写家书传真情、说家风讲家训等活动,大大加强了学校、家庭、社区的联系,家长走进了学校,学校走向了社会,进一步培育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师生共同树立了良好的道德观,并使三结合教育形成络网发挥整合优势,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
总之,做好学校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是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研究探讨,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正真做到含泪播种,含笑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