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下“提升教师设计问题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9期   作者:韦艳文
[导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观察作为校本教研的一种新型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

          韦艳文
          柳州市第22中学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观察作为校本教研的一种新型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课堂观察对教师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教师设计问题的有效性做到具象化、多元化、可对比、有层次,使教师提升设计问题的有效性变得更有可行性、参考性和推广性。教师设计的问题不仅需要具有“科学、启发、适度、针对、互助、开放、预见”等特性,还必须遵循“课前高效、课上创新、课后完善”的原则。
          关键词:校本教研,课堂观察,设计问题,有效性
一、概念与意义
          课堂观察,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而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就是教师设计问题的有效性。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实践证明,高效的课堂提问能带来高效的课堂效益。因此,教师较多地设计开放性问题,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达到对知识更好地识记、理解和运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策略与思考
          教师怎样才能把问题设计地更有效呢?
1.首先,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来看,教师应遵循三个原则:
(1)高效设计添动力:
          教师应该研读课标、确定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情况预测易错点,再整合教材、设计问题。根据学生情况预测问题的回答效果,以及补救或提升方式,达到解决甚至强化作用。少用一般疑问句,多用特殊疑问句。案例一:外研版八年级上册Module 6 Unit 2课文The WWF is working hard to save them all.中,教师通过研读文本和深挖教材设计了以下问题“Why there are fewer and fewer pandas in the wild?”教师预测学生回答“Pandas don’t have many babies and baby pandas often die. The bamboo forests are getting smaller, so pandas are losing their home.”。教师继续追问“Why baby pandas often die?”这个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更多的课外知识,促使学生跳出文本寻求答案,促进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研读文本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提升,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促进校本教研的提升。教师可以继续追问“Why the bamboo forests are getting smaller?”预测学生想到用Unit 1的知识回答“Villages and farms are growing bigger and are taking away their land and forests.”达到模块话题和内容的完整统一,使学生思维和知识得到完整巩固。
(2)创新设计显魔力:
          教师运用导学案提高学生预习效率,指导学生自行阅读文本和设计问题。教师在课前收集学生设计的问题,归纳并整理出有代表性或有创造性的问题,在课堂教学时进行展示,让学生回答。同时,针对学生设计的问题进行补充或修正,以此提高问题的有效性。
          教师还可以跳出文本设计问题。案例一:外研版七年级下册Module 4 Unit 2 课文Every family will have a small plane.中,教师研读文本后,提出了扩展延伸性问题“What other changes will happen in our future life? Why do you think so?”这样在问题既能检验学生对文本在熟悉程度,又能促使学生关注文本外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完善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思维导图、口诀、数学符号、图形等方式,回答、描述或总结某个问题,指导学生利用归纳法和演绎法进行知识的梳理和习得,培养学生将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知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提高学习有效性的能力。
(3)课后设计提助力:
          首先,教师课堂提问中学生的回答,初步掌握设计问题的有效性。再通过观察量表,了解课堂设计问题的有效性具体情况。两者结合,剔除无效问题,改进低效问题,对高效问题进行补充提升。还可以根据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成果,对设计的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此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效果,另外设计一些问题作为学生的课后练习,以此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补充、纠正、巩固和提升,提高教师设计问题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使主题式校本教研更具研究性和参考价值。
2.其次,教师可以多设计解释性问题、评估性问题和推理性问题。
(1)解释性问题就是运用所获得的知识或信息解决问题。


          以外研版八年级下册Module 4 Unit 2为例。文本第一段中有这样的句子:“...and I feel really healthy.”教师提出问题:Why do “I” feel really healthy? 学生回答:Because I get more exercise every day by taking my dog for a walk. 第二段的阅读,教师提出如下问题:Is Wang Wei a boy or a girl? How do you know? 学生回答:She is a girl. Her teacher decided to start a girls’football team. She has played for a year.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文本中的信息进行问题的解释说明,促使学生更细致地阅读文本,并将文本内容整合成一个整体。
(2)评估性问题包含三个层次:分析,综合和评价。这三个问题体现了读者的思维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发展的过程,大大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以外研版八年级下册Module 4 Unit 2为例。文本第一段中,学生回答了“我”现在感觉很健康的原因是得到了锻炼。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延伸和评价:你认为“我”除了身体健康,还有哪个方面现在也很健康?为什么?学生通过再次研读文本、小组讨论,得出以下回答:“我”的心理现在也很健康。因为我一直想要一只宠物,现在得到了,如愿以偿了,又有宠物陪伴着一起运动,所以现在身体和心理都很健康。身心健康,这是最好的状态。
          文本第三段中有这样的句子:“I went to work on the underground. When I got to work, I always felt very sleepy and I was not happy.”“Now I ride to work every day. I arrive at work with a smile on my face.”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用生活中的知识来解释原因。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后得出答案:坐地铁上班,说明路程比较远,需要起床早。地铁中人多、缺氧、黑暗和车厢晃动等原因,导致“我”身体更困心情更差。而现在,“我”骑单车上班,可以呼吸新鲜空气、看清晨的风景、听鸟儿唱歌,还可以锻炼……也是身心愉悦,所以能够每天面带微笑。
          文本第四段,教师鼓励学生阅读文本,根据生活中的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你有哪些思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文本中有这样的句子“Why don’t we go for a run before school?”认为这不是个好办法。因为跑完到校会又累又热又饿,不利于后面的学习和活动。应该放学后跑步,跑步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在初期强度不能太大,以免受伤,应该循序渐进。
          这样的评估性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判断生活中的某个问题,并对该问题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决定,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
(3)推理性问题能够督促学生更细致地研读文本、注意细节,激发学生积极讨论和联系生活,并形成比较清晰缜密的逻辑思维,最终刺激其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以外研版八年级下册Module 5 Unit 2为例。文本第三段,介绍丁丁历险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提选文本信息、结合人物身份特征和生活实际,谈论丁丁历险记受欢迎的原因。
          学生提取到的文本信息为:He works for a newspaper and has lots of exciting experiences.以此进行推理:身份是记者,到过很多地方,接触过很多人和事,有很多激动人心的经历。学生得出结论:丁丁历险记受欢迎的原因就是这些激动人心的经历,其中有各种文化的碰撞、各种地域特征、各种人物和事件……这些故事不仅吸引人,还能让读者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3.此外,教师设计的问题还应当具有以下特点:科学性,启发性,适度性,针对性,互助性,开放性和预见性。
三、总结与展望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师应当精心设计、灵活运用。提高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设计问题有效性的能力,既符合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要求,也是加强校本教研的重要环节。
          相信广大英语教师本着对职业的忠诚,对自身专业素养的高要求,一定会想方设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校本教研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敏南主编《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广陵书社2009.8
2.林高明著《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9
3.陈勇主编《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