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 爱心教育待优生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9期   作者:王金娥
[导读] 2018年9月,我新接了一个一年级班

          王金娥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先锋小学 261031
          2018年9月,我新接了一个一年级班。新生报到的第一天,我班有个叫小祥的孩子就一直哭。我劝了他很久也没有见效。正式开学后,他就不来学校了。他爸爸好不不容易把他哄进学校,他就是哭着不进教室。我无计可施,急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们学校的王校长,教导处的老师都来劝说他,他还是不进教室。他爸爸没办法就把他带回家,两周以后才又来到了学校。
          他来学校后,情绪低落,上课不听讲,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狂奔乱跳找不着人影,经常和同学打闹,还出手打伤同学……??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争取做一个让人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我真为这孩子着急。怎么办?一年级的孩子就出现这种状况。我必须要想法帮助他,走进他直至改变他。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他工作,我决定与他家长深谈一次,先对这个孩子的方方面面进行详细了解,然后再找对策。去他家,接待我的是他的爸爸,他跟我详细谈了儿子的情况。从与他父亲的交谈中我得知:因为父母工作繁忙,没法管孩子,这孩子从小由姥姥在老家带大,姥姥没什么文化,不会管教孩子,对他娇惯的很,对他言听计从。久而久之,孩子的这种自由散漫的性格就养成了。孩子上一年级了,父母把他从老家接回来,孩子很抵触,很不适应,只想回姥姥家去。因此就有了开学的那一幕。
          我针对小祥这个学生的特点,想出了教育他的方法。
          一、给他关爱,增强信心。
          由于后进生在学习或其他方面不如别人,产生消极意识,和好学生在一起总有一种自惭形秽的感觉,因此他们常以各种捣乱行为来引起别人的“注视”。其实,这正是他们内心情感脆弱、敏感、多疑,自我保护意识强的表现;是他们对尊重、理解和信任的一种强烈需要的表现;是他们内心期望人们承认他们价值的热烈憧憬。因此,转化后进生,教师应充分尊重他们的这种需要,用炽热的情感去融化他们心灵上久积的坚冰,用精神的甘露来涤荡精神上的污染。用信任与尊重唤起他们——自信心的复苏,唤起他们潜在的力量,前进的动力,向上的能源,高尚的心理品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
          我首先设法接近他,经常与他聊天,聊他感兴趣的话题,让他愿意近亲我,拉近关系。经过观察,我发现他值日生做的很好。于是我就在班上表扬他,让他小组长。让他带领着同学干值日。不会干的同学他负责教他们。每到这时他就特别开心,围绕他转的同学特别多。慢慢的我发现和他相处的同学多了,欺负同学的现象也多了,他下课也不那么打闹了。我一看到他稍有进步就表扬他,遇到困难时鼓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我发现他慢慢的融入这个班级体了。


          三、多加赞扬,循循善诱。
          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马克吐温亦说:“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可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相当重要。我们要寻找理由嘉奖学生,往往一次合理的嘉奖要比十次各种各样的指责带给学生的收益多。“对犯错误者,给他们以好环境包围起来,暗示他们以很好的前途,使他们用自信和自尊去克服他们的坏处,这是最好的教育典型。”(徐特立)。
老师平时少绷一回脸,少瞪一次眼,少一点冷漠,少一些排斥;而给学生多一点微笑,多一些鼓励,多一次关心,多一回尊重,多夸一句“你真行”“好样的”“我为你而骄傲”,这对于老师是举手之劳,可对那些备受冷落的后进生,却是能够润泽万物的和风细雨,可以摇曳心灵的脉脉温情。
          四、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经过了一段时间,他的纪律好了许多,但是学习还是不行,因为晚来了两周,又因为上课不会听讲,他的学习成绩比较差。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女同学小丽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对小丽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在帮助小祥的过程中,小丽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她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在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在个方面有了一点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成绩也有了较大的进步。我深感欣慰。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精心转化,终于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小祥同学已经融入了这个温暖的班集体。经过一个学期的时间,他能做到遵规守纪学习成绩也逐步提高,学期末语文考试得了A。他自己也很高兴。新的学期一开学,看他各方面的状态都不错。
          转化待优生的工作不能没有爱,爱应融入到我们教师的职业生命中。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我们的教育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更应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小祥这样的待优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走进他,给他机会,给他时间,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温情去感化他,用道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