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质量评价标准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郭紫娣
[导读] 小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
        郭紫娣
        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          362300


        摘要:小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新课改的深化对小学阅读教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希望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开展整本书阅读,往往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对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语文教师要把握这一契机,充分认识到目前阅读教学的不足,利用整本书阅读,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阅读的良好环境,让学生更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质量评价标准
        引言
        整本书阅读是指学生围绕整本书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有全局观,即学生能够把握整本书的脉络以及主题。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时候,学生可以只读某一本书,也可以通过其他资料的阅读辅助整本书的阅读。整本书阅读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要注重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发展方向。
        1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1.1有助于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以单一篇幅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如果阅读教学的目标只是让学生学习课本中的内容,那么,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就都会被限制在狭小的空间内。这并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会限制学生的思想。整本书阅读能为学生提供各种文本,让学生阅读到不同题材和内容的文章,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信心,给学生一个更加广阔的阅读平台。
        1.2有助于学生积累各种阅读方法
        进行整本书阅读时,学生会接触到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等不同的文体,能从整体上感知和分析文本,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也能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丰富阅读体验的过程,能让学生掌握各种阅读的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2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会获得一种阅读的成就感,改变以往阅读时的消极情绪,不断从阅读中获取营养和相关的写作技巧。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会获得一定的阅读经验,也会在不断地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质量评价标准的构建与实践策略
        2.1选择适宜的阅读书籍
        在如今小学语文课堂中,阅读内容的选择也非常的重要,除去教材中学生必须要学习的文章之外,还有许多文章需要学生自主选择阅读。这个时候,老师就需要去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书籍。整本书阅读不同于单篇阅读,整本书阅读的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庞大、主旨更加深厚,因此不论是太过于浅显化的书籍,还是太过于深刻化的书籍,都不适合学生去阅读。基于整本书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老师就要在给学生选好书籍后,带领学生从头到尾、完完整整地理解这些书籍,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阅读能力。
        2.2做好跟踪指导,培养良好读书习惯
        读整本书,教师要能够从方法上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指导,运用多种心理策略,让学生从整本书的阅读中收获更多智慧和技能。首先,读一本书的序、简介。每一本书的序言多由名家题写,对书的内容、对作者的写作心路进行阐释。指导学生读序言,了解书的大概内容,通过序言,激发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兴趣。书籍为学生提供了了解世界的窗口,从语言文字的阅读中,与作者、与作品展开对话,增进学生的阅读体验。其次,要指导学生掌握“读写结合”的方法。读书与写作是融合的,不能分开。

在阅读中,对精彩片段进行摘录,对阅读中遇到的难点进行圈点、勾画,通过阅读交流与经验分享,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摘抄片段,分享交流,让学生从阅读中提升语言审美与鉴赏能力,让学生从阅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在读书后,有何心得体会,鼓励学生写出来,谈谈自己对书中人物、故事的理解,让学生从写作中走进阅读。再次,指导学生运用质疑来阅读。对于书中的内容,要敢于质疑,在阅读中要融入自己的思考,要敢于挑战权威。组织学生合作阅读、交流分享。整本书阅读,让学生以小组方式,对书籍内容进行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力。最后,读整本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制订阅读计划,解决学生阅读迷茫的难题。把握阅读中的重点,让整本书阅读不再苦、不再难。
        2.3指导多元阅读方法,发展阅读能力
        整本书阅读和过去的单篇文章阅读以及片段阅读相比,阅读数量和难度都大幅度增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陌生字词,会遇到很多晦涩难懂的语句,还会遇到结构分析理解等方面的障碍。如果学生不能够有效突破这些问题的话,那么这些问题就会成为学生阅读和成长进步当中的巨大阻碍,影响到学生的阅读热情,给整本书阅读在小学生群体当中的推广带来不良影响。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阻碍,在整本书阅读当中勇往直前,教师要对阅读方法进行专门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整本书过程当中必须具备的阅读方法、技巧、工具等保证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整体质量,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当中满怀信心,实现博览群书。
        2.4完善合作阅读学习策略,达成良性互动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协作”是学习环境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教学应通过师生及学生之间的沟通协商进行,因为学习者是一个处在社会环境中的个体。与此同时,建构主义也强调,为了使其建构更加有效,教师应组织协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达到主动构建知识的目的。针对目前教师难以处理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下大量合作研讨内容的分配与引导情况,建构主义理论的引入优化可以说非常关键。首先,教师要通过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减少学生的畏惧感,让学生放松心态,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其次,教师要提供多种参与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创设成功的机会,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建构知识、应用知识、总结经验。最后,从可操作性上来看,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策略时,应着重巡游指点学习者在讨论文本重要章节或线索时展开的交流、争议、意见。在阅读与研讨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观点和其他学生的观点及教师的观点在社会协商环境中受到反复的揣摩、修正、考察、评论,同时每个学生对别人认识、看法进行思考并作出反应,可以达到对问题的共同理解。
        2.5深入家校沟通,促进内外统一
        首先,教师可以告诉家长阅读的作用,比如学生在学习其他科目的时候也需要阅读,阅读是最基本的能力。其次,教师可以讲述一些引导学生阅读的技巧,比如在学生不愿意阅读的时候,家长可以帮助学生搜集一些相关的电影、视频引导学生观看,使学生有大概的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家长也可以在平时陪学生阅读,为学生打造阅读的环境与氛围。最后,教师可以通过与家长沟通,使彼此了解学生的阅读状态、阅读能力,进而双方共同努力,设计更好的策略引导学生阅读。教师与家长是对学生影响比重比较大的两个因素,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可以形成联合家校机制,对学生的督促与引导也会更有力度,最终可以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水平的提升。
        结语
        阅读不仅是为了使学生积累丰富素材,锻炼阅读能力,还是为了使学生在阅读中加强思想品质建设,以书涵养自身素质。整本书的阅读不仅是要提升学生的素养,还要提升教师的素养,教师通过提升自己,在阅读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学习,最终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明文.刍议互联网+下中职德育工作的创新[J].教育现代化,2018(13).
        [2]褚卫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5).
        [3]马俊红.整本书阅读:小学语文教学的新定位———以《海底两万里》为例[J].文教资料,2018(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