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欣
顺德区陈村镇仙涌小学 528313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考虑学生的读和写,需要思考学生的读写之有效乃至高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同仁在阅读教学的学生读写中,所研究和思考实践的成果颇具借鉴意义。 “渐进式读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无应用价值? 其回答应当是肯定的。 只要踏踏实实地做出探索,那“渐进式读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是很有应用价值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渐进式
引言
“渐进式读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探究的内容还比较广泛,倘若我们能够从一切为了学生的角度出发,那将会探索到更为有价值的东西, 学生也比较能够容易地进入渐进式读写的门槛, 形成学生比较自主且相当有效的读写模式是完全可能的。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渐进式读写”注重语文学习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能力与知识之间的比例失调。概括说来,她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把全册课文分为初读、精读、研读和扩读等四个学习阶段。现以《丑小鸭》一文为例来加以探讨。
一、初读阶段即整体感知阶段
在初读阶段,主要以知识与能力这个维度的目标作为教学的支点。学生读、写的要求比较简单,学习任务轻快,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不会产生负重感。此阶段,读的第一遍要求学生进行略读,即在读书的过程中不出声音的快速默读,同时跳过不认识的生字生词。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大意。第二遍读时要求学生用“—”线标出生字词,用“= =”线划出要积累的四字词语,并引导学生依据上下文推测生词意思。例如,根据词语所属的语言环境,把难懂的词语换成其它词语,像第一自然段中的讪笑可以换成嘲笑。通过想象语言环境所描述的情景对词语进行感悟等,像第四自然段中“沮丧”一词,有部分学生理解成心情难过的意思,对感悟的意思与原意虽然存在部分差异但对理解文章不会产生障碍,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阅读中得到锻炼。
第三遍读时要求学生用“﹏”划出优美的语句或重点的语句等,这样有利于学生把长文章读短,体会语言之美。第四遍能朗读的比较流利就可以了;在这一阶段中,语文课堂的学习目标通常有三项内容。一是结合对课文中生字词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写、说应用。例如,排挤、嫉妒、难为情等。二是对优美语句的仿写。师生共同选择一些描写优美的语句,从语句的组织形式、语言的风格到巧妙的修辞手段,哪怕是生搬硬套的效仿。例如,文中对秋天、冬天、春天等季节的自然环境的描写。三对积累词语尝试简单的说、写应用,并列举词型结构相同的其他词语。例如,来势汹汹、恭恭敬敬等。在初读阶段,使学生对讲读课文、自读课文以及需要背诵的重点课文做到心中有数有助于学生对全册课文的知识体系建构一个整体的印象。
二、精读阶段是学生对讲读课文进行细致阅读写作的阶段
在《略谈学习国文》中叶圣陶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有了初读阶段的基础知识做铺垫,学生对精读阶段的读写应用就基本上能够从容不迫。在此阶段,读的标准进一步加大。首先,要求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并能够把这种情感通过语调传达出来。其次,在读书前,让学生养成带着课后练习题的问题进入阅读的习惯。遇到难理的句子,段落可以标在书页的空白处,这样使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边思考问题,边总结答案。与此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允许学生在晨读中通过分组、结对子等方式对疑难问题进行商量、讨论。
教师在学生探讨过程中通常只起到拍板的作用,即对同一问题出现的多个答案进行点评谁的最好。在这一阶段,语文课堂的学习目标主要有三项内容。一是对文章进行审美欣赏,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想象、体察、感悟欣赏文章的意境之美。二是分析作者表达思想所使用的修辞手段、写作方法。三是小写作,即在赏读的过程中,找到能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的切入点,引起学生关注的兴趣点,能让学生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使之有话可说。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用文笔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开展小写作练习。在第三个学习目标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使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常用的修辞方法。当多数学生的小写作完成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成品展示,即要各学习小组推荐同学在课堂上有感情朗读。对于怎样才算是一篇好文章,教师提出点评的参考标准,要求其他学生注意事后点评。在精读阶段,教师对自读课文并非不管不问,而是要更进一步的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照讲读课文的学习模式对自读课文进行自主学习。
三、研读阶段即对讲读课文深入阅读写作的阶段
在此阶段,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情感,从而受到熏陶和感染,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为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分角色读,重点段落选读,表演课本剧等方式吃透文本。在这此的基础上,老师出示一些常见的阅读理解题的题型,要求学生转变角色扮演老师,结合对文章的认识深度,出阅读理解题,使学生有较深层次的思维活动;在此阶段语文课堂的学习目标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轮流展示出的阅读理解题,其他小组的同学随同解答。二是进行主题写作。语文课本的每一单元选择的文章内容的题材相同。其中,有的文章是几个自然段围绕一个事来写,有的文章是一个段落写一件事,根据每件事的不同内容,老师帮助学生确定不同的主题,让学生来挑选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写作。
结语
应用“渐进式读写”需让学生踏实做好初读准备平时的阅读教学, 人们似乎大都在这个方面有所忽略,虽然都让学生去扫除了阅读感悟的文字障碍,但在没有让学生比较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就让学生去阅读感悟的。 这让诸多教学课堂出现如此之多的不良现象,学生对教师所进行引领下的阅读感悟似乎都是那样的囫囵吞枣,学生在课堂上也大都显现不出任何意义上的活跃之气氛,经常性的冷却导致教学流程不可以去比较顺利地推进。 从这个意义上讲,阅读教学的阅读感悟需要万丈高楼平地起,需要学生花出相当的功夫去读。 虽然,我们所提的要求是让学生去初读,但不等于就是一读了文本就去进入学生感悟的流程。 而是应当完全意义上一开始就能够去逐步地读深和读透,这样利于学生去阅读感悟。 对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读我们千万不能放过,应当予以足够且全方位的重视。 所谓足够的重视,就是让学生去读的形式一定要多,而且应当有我们教师所参与的读。 尤其是那些文学味道相当浓的作品,则更需要我们教师去进行比较具有文学色彩的读。 像诗歌我们如果仅让学生去背熟,是肯定不符合要求的。 作为教师必须是古诗引读方面的高手,可以引学生去朗读,可以引学生去诵读,也可以去给学生做吟读方面的示范,更可以去示范着唱读。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生们有了这些比较有意义初读的准备,那学生的感悟就是创新阅读感悟业已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 兵.“渐 进 式 读 写 ”在 小 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探 索 [J].中国 校外教育(理论),2008.
[2]叶 澜.让 课堂 焕 发 出生 命 活 力 ———论中 小 学 课程 改 革 深 化 [J].教育研究,1998.
[3] 教育 部 . 义 务 教 育 语 文 课 程 标 准 [M].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 ,2012.
个人简介:刘嘉欣,1990年4月27日出生,女,汉族,籍贯佛山顺德,就职于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仙涌小学,小学语文二级教师,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