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玛普赤
西藏日喀则市白朗县小学
常听到有些藏文教师在感叹:“要上好藏语文课,就要上出语文味。可是怎样才能上出语文味啊?”我也常常反思:“我的藏语文课要怎样才有语文味?这门艺术不好掌握,这个尺度不好把握!”听过一些低段藏语文课,老师常常重“闹”轻“静”,为了追求课堂的精彩,显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采”,把课堂当作表演的舞台,结果,“闹”过之后学生却无所收获。还有的老师过分注重知识点的分析和讲解,把语文课上成科学课,使学生学得索然寡味……而我认为,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洋溢着“语文味”的芳香。
何谓语文味?描述很多,我的认识趋向于:语文味是具有藏语文个性色彩的滋味、意味、趣味、情味、韵味等;或意境的优美,或故事的动情,或文字的铿锵;或句子的“音情顿挫”,或文章的“骨气端翔”。王崧舟先生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这是专家的精妙概括。藏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它的性质需要体现出学科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来,从而使藏语文课洋溢着一种语文课独有的迷人的氛围和人性美丽,使学生对藏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提高他们的藏语文素养。
一、对“语文味”的理解
藏语文课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可以包容德育、美育、创造教育、思维培育等教育内容,但这些不是它的“特性”或“特点”。语文课应尽可能的把不是语文或不具有“语文味”,甚至是语文但不是重点的东西淡化。不管是语文的人文性,还是它的工具性,都不能脱离语文味而教语文、学语文;丢掉了语文味,读书之乐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没有,不注意间就成了历史课、政治课、品德课、生物课等“几不像”。
在语文的教学中,我们需要牢牢把握的是语文的精髓,那就是“语文味”。评价一节课的优良,不在于教师是否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不在于教师是否采用了小组合作,而在于学生的语文味是否生成。长期以来,我和很多同事的阅读教学在总体上存在着重认识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实际反映了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非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课程观。注重情感体验是《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遵循了藏语文学习的规律,藏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们在阅讀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情感,阅读就索然无味。所以,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获取文本内含的信息上,还要让学生享受情感的熏陶,体悟遣词造句的精妙,探究写作手法的高超。
二、对“语文味”的达成
藏语文教师必是一个感情丰富并学会“煽情”的人。
藏语文教师还需要能够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动情的时机,使他们在文本所蕴含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让“语文味儿”诗意地栖息在藏语文教学之中。
1.品味好词佳句,读中深度感悟
首先,“语文味”是咀嚼出来的。咀嚼什么?咬文嚼字,品味好词佳句。语文,说到底,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感悟、自己读懂的。因为整体感知要靠读,培养语感要靠读,情感熏陶也还要靠读,这是一个再朴素不过的道理。
2.激发学生情感,尊重阅读个性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使学生敢于发表个性化的见解,必须要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藏语文教学之所以具有激动人心的魅力,主要在于它自身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情感。在藏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不能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使之与教师、与文本、与作者之情产生情感“共鸣”,那么,这教学活动便是干瘪空洞,枯燥无味的躯壳。“情感”是否“共鸣”,是教学情感,乃至教学活动的关键。学生自己对文本的感受才是他们最真实的想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我们总是抱怨为什么课堂上学生发言不积极时,是不是反思我们老师自己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独自阅读理解的权力。是老师设计了理解文本的一串又一串问题,这些问题,都是老师的理解,是学生在被老师拽着走,这样怎么会有学习的兴趣?
3.慎用教学媒体,善于营造氛围
多媒体进驻藏语文课堂,早已成为现实。其宽泛的资源环境,动感直观的画面,便捷简易的操作,颇受广大老师的青睐。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在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要谨慎看待。藏语文与其他学科不同,它具有含蓄性、情感性、隐喻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因而直观的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有时候难以传达文学语言的内涵。
4.提升自身素养,润物亦可无声
藏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试想一节藏语文课,学习一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的好文章,老师却用一种极其平淡、懒散、拖沓的语言来讲、读、说,怎么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美之所在呢?新教材所选课文都是文质兼美意蕴幽远的文章,因此,藏语文教师的语言要有语文味,要根据所教授的藏语文教学内容,来恰当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语言,以教师或唯美、或幽默、或直白、或含蓄的语言来吸引学生参与的兴趣。教师的语言有文学味,藏语文课堂也就更有文学气息,才能把学生带进语言文字的环境中去,以此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达到提高语言修养、提升课堂效率的目的。所以,藏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要求,对教师自身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以为“语文味”是一种自由、和谐、诗意与美感共存的教学状态,给人的感觉与体验是欢愉的,具有天然的魅力,在一种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中形成;是对文学语言的悄然内化、再现和二次创造,是藏语文教学永远的追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