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菱
广西南宁市横县横州镇中心学校530300
摘要:语文习作训练是小学语文学科的基础性教学模块,对于学生语文知识掌握和语言组织能力具有提升和增强的关键作用,因而加强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和训练是必要的。但在现阶段的教学中,许多学生在高强度的训练教学中依然无法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其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学生对生活经验和感悟的缺失,从而导致在写作过程中丧失情感互通的权利,文章内容缺失真实感。因此,增设生活化内容,加强情感体验式习作教学,是当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习作授课中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生活元素;习作教学;小学语文高年级
在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习作教学中,以生活化内容作为教学的重要切入点,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践中搜寻写作的素材与灵感,进而强化学生在文章中的情感内容积极表达,最大限度提升中高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生活元素在小学习作教学间的重要地位,促使教师和学生应当充分重视生活化习作课堂的构建和完善。因此,本文依据当前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习作教学的具体情况深度分析,探索生活化习作教学的有效建立。
一、解读小学语文生活化习作教学的现状及意义
1、当前教学现状
生活习作教学的概念在小学语文前期教学阶段就已经被提出,但在实际教学落实过程中始终得不到较为完善地实践,因而长期被教师所搁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生活化习作教学的运用,继而一如往常地采用传统式的命题化教学,利用依据课程内容进度所编排的作文习题进行授课。让学生在固化的习作思维中开展文学创作,并利用相应的写作模板,导致许多学生在创作中弱化对生活实际的观察,以及缺少真情实感的具体表露,从而造成文章缺乏理性和感性的融洽统一,缺少其年龄阶段应具备的写作特点和灵性。
2、教学重要意义
生活化的习作教学对学生的习作水平提升具有相当关键性的作用,落实生活化在小学语文习作授课中的有效实施,能够帮助学生改变传统创作固有的定势思维,进而突破固化思维的束缚,真正走入生活的本质进行深度的观察与感悟,以生活的每个细节作为写作的主要出发点,在实践经验中融合个人的创造性的想象思维,从而提升学生在习作中的情感表达能力。另一方面,生活化的习作授课更加贴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并有效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在理性和感性中构建平衡性的课堂体验,进而提升学生写作积极性,提高习作授课的质量和效率。
二、探究小学语文生活化习作教学的有效途径及策略
1、基于校园生活,获取丰富素材
校园生活必然是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所接触最多的模块,同时给予学生的感受也是丰富多样的,因而教师应积极把握校园生活在习作中的重要地位,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多元化课间活动的开展,利用游戏化教学等环节增加学生的校园生活体验,提升学生校园生活素材积累。
比如,在授课《记一次游戏》这堂习作课的过程中,笔者采用“先玩后写”的教学思维,在课间安排多姿多彩的课前游戏,如:击鼓传花、跳长绳接力赛等趣味性集体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游戏当中,并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深刻观察与感受,而后在课堂习作教学中先预留时间让学生进行回忆和构思,进而开展校园生活趣味游戏活动实践的习作创作,将自身深刻的校园生活体验,通过思维加工而创作展示。
因此,在习作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进行丰富校园活动的安排,创设趣味性的校园生活氛围,从而帮助其在校园实践中获得更为丰富且具备一定深度的写作素材。能够较为充分完成生活化习作教学目标。
2、增设社会实践,体验动态生活
社会实践是个人存在于社会生活所开展的基础性活动,是学生生活化习作创作的主要灵感来源和素材宝库,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社会生活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激发创作灵感的源泉,并借助社会实践和动态化的生活体验增强学生在文章中真情实感的充分表达。
比如,我在教学《生活万花筒》的过程中,利用生活体验式教学展开实践,通过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和组织社区义务劳动等多重方式增设学生生活体验,例如带领学生参加敬老院献爱心活动,让学生全身心投入社会公益性实践活动当中,并要求将个人献爱心的具体过程以及面对老年人所产生的思考和感触进行记录,写明在活动中所获得的收获,从而强化生活元素的创作运用,有效提升学生文章核心内容与本质,。
所以,在社会实践和生活体验中激励学生用心感受、用心观察,并以文字为主要形式对所见所闻进行有效转化,可以在提升生活经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创作中真实情感的全面、充实地表述。
3、抓住生活细节,发挥创作能力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对细节产生忽视,导致文章内容选择的局限和匮乏,以及文章真实性的降低,相关教师就需要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抓住细节开展拓展式描写,发挥个人的想象思维和词句储备,将微小事物进行深度拓写,增强其创造性写作的综合能力。
比如,在《观察日记》这节小学语文习作课中,笔者就以题生意,布置“生活观察”为主题的实践性课后作业,其内容是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抽出特定的时间段观察和记录身边的事物,也可以适当进行相关社会实践,但重要的是需要在生活实践中选定某一特定事物进行细致入微地观察,把握事物的每一个细节,从而用文字形式进行细节的描绘,结合一定程度的想象进行加工创作,从而宏观描写拓展至微观细节,在锻炼学生习作洞察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习作创新思维与能力。
因此,利用细节化生活内容作为写作基础,以个性化的思维开展创作,可以帮助学生切实提升其词汇运用与思维拓展写作能力,从而达到生活化习作教学的理性化目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赋予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习作教学以生活化的具体特征,是现代低龄段语文教学的主流趋势之一。而增强生活化语文习作授课能够使学生调动自身的生活实践经验与体验进行文学创作,借助对现实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提升其写作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与此同时,以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利用真情实感进行小学语文习作创作,能够切实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与水平,并运用语文写作走进生活、感悟生活。
参考文献:
[1]李倩慧.生活化的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教学研究[J].名师在线,2019(19):39-40.
[2]张恒良.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8(30):126-127.
[3]李梦奇.立足于生活的土壤,培育出语文的种子——小学语文生活化习作实践探索[J].华夏教师,2019(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