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素养提升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俞桂林
[导读] 在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下,小学数学实验教学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经验,
        俞桂林
        新化县上渡街道明德学校  湖南省娄底市 417600
        摘  要:在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下,小学数学实验教学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经验,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体会到实验教学其独特的价值与功能。而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需要基于教材的基础,挖掘教学实验的基因,从问题的驱动、教学方案的指导和成果分享方面找寻教学组织措施,以此为数学实验的开展奠定重要的基础。下面本文结合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作用和意义,提出在指向素养提升背景下,如何实施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指向素养;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对策

前  言:
        小学数学实验是目前教学课堂中一种较为直接的教学方法,也是目前提升小学核心素养最快的教学方法之一,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经验,并且能够积极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验证以及思辨等能力,有着极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与价值。但是在新课改的具体要求下,如何实施有效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是目前很多一线教师需要注意的教学问题。关于实验的组织、设计和落实依旧没有明确的指导和参考,所以需要结合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来实现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措施,为学生提升指向核心素养奠定重要的教学基础。
一、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小学数学实验是对传统教学的补充。传统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作为被动学习人员,在教师的讲解中做出倾听和回答,这也是传统教学中一种接受式教学模式[1]。虽然这种模式基本能够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在应试教育的考试中也可以获得较为良好的成绩。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一旦数学示例中出现变式,学生则难以解决。究其原因就是学生不知道学习这些知识的意义和作用在哪里。而在数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在自身亲身经历的前提下,学生在试验背后能够增加更多的思考内容,这样学生才能够对这些知识有着更深的理解和明确。
        第二,提升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在传统教学中,都是以教师为基本中心,而在现代教学的演变中,学习主体逐渐转向学生,而教学方式也逐渐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并且教育模式和内容也逐渐由应试教学转变为素质教育。在此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在日益更新。而实验教学的出现,也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能够产生一轮新的挑战。在数学实验教学的大环境下,有些教师开始逐步走出传统教育的理念,开始研究教学的本源,并且多加注意在教学的创造性开发和设计,结合情景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教学思考与感悟中,能够全面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实验教学价值与效果。
        第三,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心理是恐惧的,究其原因发现,一方面是数学知识本身过于抽象,学生又缺少一定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结合相关学者总结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小学生正处于正常的具体运算时期,虽然具备一定的抽象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但是还是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2]。而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知识的发展与产生利用实物来体现,以此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具体化和生活化,并且从数学的本身角度来看,无论是从生活实际出发还是从数学本身的角度出发,只要善于挖掘,总能够找到数学原型,以此为学生在教学中创造合适的问题情境,这样学生会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样对于数学的学习也会更加容易,发现数学知识的本质也会更加简单,进而提升自身的指向职业素养。
二、指向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提升的措施
        第一,结合教材发现数学实验基因。小学数学实验一般都是对教材内容的延伸和开发,并且有些内容与实验联系紧密,如人教版中的“长方体的认识”等,这些实验问题的提出,还需要教师结合课程教学资料的内容出发,对实验的重组进行二次开发;另外还有一些课程虽然不是以实验方式呈现的,但是其内容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综合性,内部含有大量的实验基因,有助于学生动手开发、动脑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教学学习方式,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在人教版课题《长方体的认识》实验设计中,设计两次实验活动,有助于对实验的二次开发。第一次,在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之后,每个小组学生提供6个长方形硬纸板,然后教师让每一组学生粘贴一个长方体纸盒,在学生选择纸板来制作长方体纸盒的同时,学生就会意识到,只有相对的两个长方体硬纸板大小相等、形状相同,这样才可以粘贴成一个长方体,以此来对长方体的框架进行一次浅层的认知。第二次实验,教师让学生利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成长方体框架,在木条制作长方体框架过程中,可以体验到,只有将12根木条分为3组,并且在相同的方向上有4根长短相等的木条才可以组合成长方体框架。这样学生就会对长方体的棱有着初步认知。然后结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知识提炼,学生对于长方体的特征就会有更深的理解和认知。
        第二,关注实验活动组织的过程。在具体的数学实验中,如果学生只是追求实验的结果,缺少相关的问题引导和数学知识的分析,也只会将学生学习变得更加机械,并且会导致实验过于形式化和流程化[3]。所以要想将数学实验的价值真正体现,还需要将从问题、方案和成果分享等方面来进行教学实验的认知和理解,以此来实现实验教学的目标和目的。
        如在实施“我的一天”课题实验期间,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制作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表,然后结合自己的爱好采用电子表或者“几时几分”的方式来表示,然后教师让有余力的学生在钟面上画上时针与分针的表示方法。在制作完毕之后,由各个小组学生组内交流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交流之后在班级做出展示。
        (1)采取“我说我拨”的形式,边汇报边调整钟表模型的时间。
        (2)采取“我拨你说”的形式,学生在汇报时间期间,由其他同学在钟表模型上调整时间。
        (3)采取“我说你拨”的形式,学生在钟表模型上拨出时间,由其他学生说出时间的具体表示,如“几时几分”。这样结合多种练习方式和这种交流探讨结果的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期间明确成果带给他们的快乐,进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第三,以实验单为导向展开教学。如在学生《三角形内角和》课题中,首先准备教学实验单。(1)实验材料: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一个,剪刀、量角器。(2)实验要求:猜一猜:三角形内角和可能是多少?试一试:请学生自主验证。想一想:学生们还有其他验证方法么?(3)实验过程:第一:测量法,结合三角形的类别,利用量角器测量每个角的度数,然后相加,最终测量度数实施表格记录。如表一所示。
表一:测量法计量表
 
               
               
               

第二:剪拼法,将各个三角形的剪拼图进行展示。
第三:还有别的方法吗?(4)实验结论。
        结合这种实验设计,能够使学生更加明确实验方向和思路,为学生提供可视化的思维路径,并且这种实验方法既有教师给予的指导,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专门设置的个性化展示区间,以此来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在多样化的验证实验中,学生逐渐从单一走向多元化,从思维模糊走向思维清晰。以此来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指向素养[4]。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实验中,需要教师在指向素养的要求下,结合新课改的教育形式,在数学实验中体现数学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另外在数学实验教学中,需要将实验中直观的“做”转移到有意识的“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在生活中遇到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时,会增强学生尝试解决的心理和能力,以此结合生活实际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芳芳.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名师在线,2019(34):51-52.
[2]周娟.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常见的误区与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19(22):79+81.
[3]王东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渗透[J].内蒙古教育,2019(30):92-93.
[4]蓝德山.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教研论丛,2019(10):80+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