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的高中物理规律教学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张尚锦
[导读] 建构主义是当今物理教学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
        张尚锦
        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
        【摘要】建构主义是当今物理教学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建构主义的一个更为广泛的角度开展物理规律教与学提供了一个必要的理论支持,为我们的教学思考提供了一个方向。我们有必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教学实践,思考新课改下的物理规律教学,探讨适合我们物理规律的教与学的方法。
        【关键词】物理规律,教学方法,教学思考;建构
         物理规律及特点
         物理规律反映物理运动中诸要素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表现为某种物理状态下或物理过程中相关物理概念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所遵从的关系.
        从物理规律的定义可以看出,物理概念具有如下特点:一、物理规律是通过科学探索过程而得出的;二、物理规律用物理概念之间的关系来表述;三、物理规律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
         物理规律是长期的实验总结,是对客观世界的高度概括。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决不是简单的,被动地从教科书上或教师那里接受一些概念和规律的条文,而是在学生头脑深处发生一系列极其深刻,极其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学生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中对世界有额一定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建构了自己的现有知识体系。学生的知识体系和物理规律有一定的差异,正确地生活经验能帮助学生学习理解物理规律,错误的生活经验和片面的经验总结为学生带来学习物理规律带来麻烦。
         基于建构主义的物理规律学习
         根据建构主义观点,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也就是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说是用我们已有的经验来解释现实,但是每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所以,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形成了对客观世界的最初的认识,包括正确的认识和错误的认识,形成自己的概念,但是这些认识是模糊的,同时受条件限制,这些认识有一定的局限,也就是前概念。前概念是影响新概念建立的重要因素,学生在生活中利用生活经验建立起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时这些认识是正确的,但是有时这些认识是错误的。正确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新概念,探究新规律,能够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形成感性认识,但是错误的认识会导致学生在新概念和错误前概念之间产生冲突,学生往往更倾向于认同前概念,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学习困难,且不能对物理概念、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
        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知识的再次建构,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这就为物理规律的学习带来困难。学生迁移能力薄弱,数学基础差都成为学生学习物理规律的瓶颈。
        物理规律建构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动建构,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新知识、新规律,所以学生在物理规律学习中的主动性决定了学习的高度。在教学中我们大多教师应该有这样的经验,总有那么几个调皮的,问题多的学生,这样的学生物理学习也是最好的。这样的学生在主动思考,主动在原有知识经验上建构新体系。
        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充分利用学生的基础,利用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大厦,不做填鸭式的继承人。这才是新时代新教师的发展之道,反思之源。


         基于建构主义的物理规律教学
        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念和物理规律的特点,物理规律的教学方式值得我们思考。由于事物的意义并非完全独立于我们而存在,而是源于我们的建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学生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的基础。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去是我们教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而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时下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教学应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当然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简言之,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并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也由教师为主转向学生为主,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的程度。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思考在新课改下物理规律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很有必要的,探索一条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模式显得非常重要。以下是我对教师主导作用的几个问题:1、如何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2、如何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前概念再认识,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
        针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教师主导越来越显得重要。我们如何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呢,如何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潜概念再认识,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认识物理规律。解决的办法就是创设物理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选择适当的实验和事例,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认真选择物理问题,是学生学会运用概念,探究物理规律。接下来留给我们的问题就是如何创设情境,创设什么样的情境?选择什么样的实验和事例,如何选择实验和事例,怎样充分利用实验和事例?选择怎样的物理问题?这些都是物理教师应该考虑的,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是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分析和了解,对物理概念的认识。
        新课改下物理概念教学课教师主导作用如何发挥,关键在于我们平时的“备教批辅考”,我们有没有备好课是我们能不能教好的关键,能不能备好,又必须认真对待平时的“教批辅考”。所以,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我们每一天,我们面对学生的每一天、每一堂课。做一个学生知识建构的导师,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这都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找到知识建构的地基,打下基础,为学生找到适合的脚手架,任其攀爬。
         结束语
        对建构主义的认识和思考,新课改下物理概念规律课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高中物理教学的思考。这些思考给了我们很多困惑,也给了我们很多思考。每一种教育主张都有可以借鉴的意义,都有思考的和进步的空间,但是每一种理论都有其局限性。在教育实践中,集众家之言,集教学中的长期思考和探索,创新我们的教学方法,寻找一种适合我们的教与学的完美结合是我们一直的追求。
        经过近十年的教学,在工作中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给了自己很大的提升。当然以后的问题还会很多,但是只要我们努力,遇到问题迎难而上,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在教师生涯中,不断的实践和反思,终将成果。
        做一个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做一个有思考的教师。这样才能不断取得进步,不断走向成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名有所作为的教育工作者,为祖国教育添砖加瓦。为之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进步,新时代新课改,新形象。
         参考文献
【1】阎金铎、郭玉英.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http://baike.baidu.com/view/79065.htm
【3】高文、徐斌艳等.建构主义教育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