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明玲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第二实验小学,456250
摘要:在新课改的开展背景下,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过渡,“唯分数为重”的教育目标转变为综合素质的培养。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主要侧重于逻辑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而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就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字符号以直观明了的图形进行表达,大大简化了数学问题的复杂性,有效帮助学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进而锻炼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做一简单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灵活运用
引言:
图形分析一直是数学学习的重点内容,它对于学生理解周围世界的空间关系以及图形规律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虽然数学教师对于这部分的知识非常重视,但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备的抽象性,对于处于少儿阶段的小学学生来讲,理解起来是有些困难,最主要的难点在于学生自己无法在大脑中形成抽象图形的直观想象,更不用说在脑海中理解有关图形的数字运算,所以要运用好数形结合教育方法的优势,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数形结合方法很重要
顾名思义,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就是将数字与图形结合运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最明显的特征为借助直观性和生动性的图形来讲解对于小学学生来讲较为抽象复杂的知识,且由于小学学生对于图形十分敏感,所以比单纯用文字数字等方式传授知识的效果要好很多。
二、用“形”来表达知识
(一)用“形”来表达概念
用“形”表达概念是十分有效的讲解方法,将学生较为陌生的概念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就能促进学生对其深入理解[1]。以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节“倍数与因数”为例,关于“倍数”这一概念内容,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球和三个透明小盒子,在一个盒子里放入三个小球,第二个盒子里放入六个,第三个小盒子里放入十二个,然后让学生说出这三个盒子中小球数量有什么关系——第二个盒子的小球数量是第一个盒子的两倍,第三个盒子小球数量是第一个盒子的四倍,第三个盒子的小球数量是第二个盒子的两倍,那么我们就说,第二个盒子的小球数量是第一个盒子的倍数,同理,第三个也是第一个的倍数,第三个也是第二个的倍数,学生从看得见的小球数量明白了“倍数”的概念以及与乘法概念的关系。
(二)用“形”来表达算理
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而言,如果说知识概念和公式定理是衣服上的一块块布料,那么数字计算就是将这些知识连成一个整体的针线。
教师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依然有些依赖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强调学生算理能力训练,更多热衷于公式和概念内容的掌握。因此,教师也可以将数形结合的思想应用于算理讲解。以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节“分数的意义”为例,分数的计算对于学生来讲也是不容易掌握的,因为学生通常都是用具体的数字来描述事物,很难理解小于一的分数是怎样的存在[2]。比如讲解“3/6”的运算含义,教师依然可以用小球来演示讲解。教师从盒子中拿出六个小球,为了便于理解,教师在讲台上放上三个托盘,每个托盘中放入两个小球,接下来就是关键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想象,想象着托盘中的两个小球慢慢融合成一个整体——就像生活中遇到的连体苹果那样,然后我们就把每个托盘中的“连体小球”看作一个物体,代表数字“1”。接下来,向学生们讲解三比六的含义,就是数字“3”被分成六个等份,每个等份就是三比六的结果,即三个“连体小球”被分成六个相同部分,那么每个部分就是一个小球,而又因为一个“连体小球”代表数字“1”,那么一个小球就是一个“连体小球”的一半,即数字“1”的一半,因此这个分数的计算结果就是“1/2”,教师通过小球将分数的运算和分数的概念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出来。
(三)用“形”来表达数量的变化
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些运算是间接明了的,而有些运算过程则比较繁琐,如果单单在脑海中进行演算是有些困难的,因此要将这些较为复杂的数字变化转变为“可视图形”。例如,小明和小华一起玩交换卡片的游戏。游戏开始前,小华小明约定好,小华手中的一张卡片可以兑换小明手中的两张卡片,经过兑换环节后,小华手中的卡片变为原来的两倍,而小明从小华手中兑换到了三张卡片,此时小明的卡片数量为原来的一半,问小华和小明原来各有多少张卡片。学生看到类似问题如果直接在脑海中演算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就要借助具体直观的图像来演示解答。教师可以用讲台上的彩色粉笔作为演示工具,用两个空盒子来表示小华和小明。题目给出了游戏结尾的情况,那么就从结尾开始倒推,小明兑换到了三张卡片,说明小华拿到了小明手中的六张卡片,教师就在第一个盒字里放上六根粉笔,在第二个盒字里放上三根粉笔。由于小明失去了六张卡片而得到了三张卡片,刚好满足结尾的情况,说明小明原来有六张卡片。而小华的卡片数目变为原来的两倍,他失去了三张又得到了六张,说明小华的原来的卡片数目为三张。经过这样形象的演示,学生就能清楚明了地看到小华和小明的卡片数目的变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形结合教学是帮助小学学生理解抽象复杂知识的重要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所具有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把无形的知识内容变得形象具体,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了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尽可能多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习惯用直观的图形形象去处理较难的数学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使其成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1]汪玲.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16):81-82.
[2]梁娟兰.浅议如何运用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读天下(综合),2019(7):32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