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芬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金坪镇中心小学校 四川 宜宾 644000
摘 要:学困生作为教育中的特殊群体普遍存在于每个班级、每所学校中。虽然学困生的数量并不是太多,但是其影响力较广,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也是产生教学阻力的根本原因。为了保证教学的正常推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需要解决学困生的问题。本文主要根据学困生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提出调动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困生;教育对策
学困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怎样帮助这类学生走出学习困境是当前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保证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几个方面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学困生的特点
1.自卑感强,缺乏自信
学困生是班级内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经常因学习成绩而无法融入到学习优异的学生中。除此之外,由于学习成绩差的原因,而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因此这也使得学困生自卑感逐渐增强,缺乏自信心。最终只会使得学生自暴自弃、厌学。而“不学生”也因此逐渐增多,从而对学校和家长增加了巨大的压力。
2.自控力差,敏感多疑
学困生和学习优异的学生相比,学困生的自控力较差,经常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冷静思考问题的现象。这也使得学困生在课堂上无法跟上老师的节奏,从而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学困生的情绪波动较大,易冲动,敏感多疑,经常因为家长、老师的一个眼神而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并且学困生极易希望得到家长、老师的关注,因此学困生经常作出一些行为引起家长老师的关注,这也促发了打架生事、拉帮结派等情况的发生。
二,学困生的教学策略
1.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
学困生群体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容易受到教师的轻视与批评,久而久之可能造成心理脆弱、强烈的自卑感现象,针对学困生群体的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在数学教学时,要以充分的耐心和爱心,给予学困生群体加倍地关怀,引导学困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之中逐渐构建起学习的意识,重建学习的信心,并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设计,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感受到信任与关怀,使学困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进行转变。除此之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不能一味将赞赏的目光投向优等生,而要在课堂教程中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并适时进行鼓励与肯定,满足学困生需要肯定的心理需求,消除其自卑心理。
2.采用科学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率
针对数学学科的较强逻辑性与抽象性特点,在进行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时,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困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获得教学效率的显著提升。首先,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知识掌握情况优化教学过程。
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知识教学时,需要有长方形的面积知识为学习基础,而学困生群体普遍存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不清楚、计算原理不明确等现象。因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困生群体回顾长方形面积相关知识,通过旧知识的巩固引申得出平行四边形的计算方法。只有根据学困生学习情况开展教学过程的优化,才能帮助学困生掌握更多数学知识,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
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学习小组与“一对一帮扶”的形式,加快学困生转化。针对大多数学困生群体缺乏竞争意识以及“无所谓”的学习态度,教师要运用学习小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如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持”的学习小组划分,鼓励学困生为了小组荣誉,提升学习积极性。在进行“统计”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布置每个小组进行“家庭用水”的统计调查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可以发现,学困生虽然缺少良好的统计计算能力,但是在数据记录上十分认真负责,甚至会专门去查找相关资料,还有学困生会利用自己的绘画特长进行图表的制作,非常乐意为小组做贡献。在小组合作与相互帮扶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明显提升,对于学困生转化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3.及时做好心理辅导
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比较差的,要想让学生真正得到转变,那么作为教师一定要积极与学生家长之间进行沟通,了解到学生在家的实际情况,然后入手对学生进行引导。这个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关注到学生的个性特点,比较孤僻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一些间接的方式进行引导,而对于性格开朗的学生则可以直接与学生沟通,并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了解学生需求,从而逐渐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困境。
4.实施一对一帮助模式
学困生在学习中对于新的知识掌握会存在着明显的困难,那么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采取针对性辅导。可以围绕着课堂教学的重点来设计出几个针对性的问题,然后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指导和帮助,促使他们奠定良好基础。同时,教师也可以在班级中建立起一对一的帮扶模式,让班级中能力较强的学生一对一地来与学困生之间结成小组,在课后学习中通过学生之间的直接沟通来帮助学困生更好地进行复习和解题。这样的模式中由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同时学生的沟通模式也更加容易让学困生接受,因此更加能达到引导作用,促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走出困境。
5.增强学生自信
我们都知道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培养是最为重要的,那么在激发学生数学兴趣的同时,教师更加应当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作为教师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学习和生活中多给予学生帮助和引导。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水平比较低,教师只有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心理障碍,提升他们的学习信心,那么自然能够帮助他们提升学习的效果,真正在数学学习上得到进步。
对于小学数学的学困生转化不仅是现代素质教育中的重要要求,同时也将直接关系到未来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教师一定要加以重视。在进行学困生的转化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出现学困的原因,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来帮助学生改变现状,同时要从心理因素和家庭等方面进行考虑,找到更加适合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方式,促使学生走出学困状态,真正为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韩梅梅.携手共扶,浇灌学困生之花[J].赤子(上中旬),2015(08):65-69.
[2]王彩霞.浅谈如何帮助小学数学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4):547-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