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玲
辽宁省北票市第十小学
摘要: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以学生的发展和需要为中心,以学生个性差异为基础,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数学课堂 自主学习 导学生 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以学生的发展和需要为中心,以学生个性差异为基础,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条件,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那么如何让自主学习真正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呢?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实践操作,在“活动”中自主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做中感悟、做中理解、做中解决,在动手操作中让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得到进一步的培养,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身心沉浸在自主探索的情趣之中。如实践活动,拿一个圆柱形杯子,量一量它的底面积和高。如何测量直径呢?给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从中发现规律,在参与中获得知识。有的学生用线绕杯子一圈,量出线条长度,再求直径;有的学生把杯子底面临摹于纸上,画出这个圆的直径;有的学生将杯子在纸上滚一周,画出侧面展开图,量出底面周长,再求直径……给学生创造机会,促使学生调动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动手中创新,在活动中体验获取知识的喜悦。让学生在实践性的活动中去摸索、感悟、体验更多新的知识点,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天地,展示自我的殿堂,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巧用练习,在“情趣”中自主学习
数学练习不仅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工具,也不仅仅是促进学生掌握发展的重要手段,它是一种载体。教师应充分挖掘,利用练习这一载体,遵循整体性、循序渐进、面向全体新颖性原则,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新颖的解法,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关注每个新知的获取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练习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环节,在设计练习时,要多设计一些具有实际意义、有思考价值的习题,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发展思维的创造性。如,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后,设计这样一道习题:把含糖30%的糖水60千克改制成含糖40%的糖水,怎么办?这是个灵活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先让学生明白提高浓度的途径有:加糖;加浓度更大的糖水;使糖水中的浓度变少(蒸发水)。由此可得出问题:需加糖多少?需加浓度多大的糖水,加多少?需蒸发多少水?从而使问题的思路明朗化,培养学生活用知识解题和周密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生常常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开放性练习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好数学创设了机会,它使学生由积极的等待条件发展为主动的获取条件,进而创性学习,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质疑问难,在“疑问”中自主学习
问是知之始,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好奇、好问、好表现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意志,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善问、乐问。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在小结过程中我让学生互相提问题,考考对方,不少学生积极发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底×高……学生所提问题都被其他同学答出。有的学生进一步提问?,能不能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这些问题提出后让学生大胆猜想、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分组交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理解,这样课内外相结合,能够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辨析能力和归纳能力,使学生想探索、能探索,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学生能提问是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善待学生的质疑,充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诱发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自发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四、小组合作,在“讨论”中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是构建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重要途径。当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十分抽象,而小学生的思维仍处于直观形象化的理解阶段,要想有效地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促使小学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化,教师就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充分利用学具、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动手操作过程中,通过积极思维获取大量的数学知识,把一些抽象的数学内容变成小学生易于接受的实践活动,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师在让学生明确圆柱的体积公式为V=sh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一个圆柱体、一个圆锥体和半桶水,首先让学生对自己手中的圆柱和圆锥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确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关系,然后让学生用圆锥装满水倒入圆柱体中,能够发现V圆柱=3V圆锥,最后,用圆柱装满水倒入圆锥中,可以发现V圆锥=1/3V圆柱,进而通过动手操作推算出V圆锥=1/3sh。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获得了学生易于接受的数学知识,真正体会到数学自主学习的无限乐趣。
小组合作学习既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优势,取得最好的探究效果。实施小组合作探究是构建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重要形式。小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问题,单靠小学生一个人难以有效地解决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保证学生自主探索环节的顺利实施。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能够从不同观点中汲取经验,不断充实和深入对问题的理解,强化学生的自我分析与完善,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不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数学教师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自主探索,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快乐地自主学习,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从而为学生构建一个有效的自主学习数学的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