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江
辽宁省凌源市朝阳街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应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从学科教学实际出发,注重优势互补,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呈现精彩课堂,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为困境中的数学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有效教学 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
新课程改革在凌源市教育界轰轰烈烈的开展,负责新课程改革的王金龙局长提出了许多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我认为要想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新课程改革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现就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开展谈谈小学数学应如何进行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把握新教材特点,有效教学
新的数学课程教材主要特点是既要联系社会生活,又要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还要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社会上处处有数学知识,数学就在身边。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内容来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突出方法性、体验性、综合性和发展性,并结合学科主要知识,精心策划练习和精心设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同时要介绍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学科知识,转变学习方式,有效促进学生学科学习效果的提升,逐步学会学习,努力实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校大部分是农村学生,由于他们地处山村,因此特别要注意这些山村学生的生理、心理状况和知识发展水平,加强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多样化的练习、观察、实验、讨论、制作、评议、调查、研究创作等学习活动,强化学科知识的应用,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也要关注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养成,努力实现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落实。
二、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学生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例如:我在网络教学视频中看到有位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比高矮》这部分内容时,这位老师是这样导入的:课前教师故意把黑板擦放在黑板上方的边框上,上课时教师故作惊奇的说:“咦,黑板擦怎么跑那么高,谁愿意帮我把它拿下来?”一个学生上讲台来拿,可是该学生由于个子矮,够不着,他就跳起来去拿,显然费了很大的力但还是够不着。老师微笑着说:“还是让我来拿吧。”老师动手拿下了黑板擦。
并问:“同学们,刚才为什么他很费力也拿不到,而我这么容易就成功了呢?”学生纷纷发言:因为老师个子高,学生个子矮;说老师个子比他高,他比老师个子矮……。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马上叫刚才拿黑板擦的那位学生上来站在老师身边,再次比高矮,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教师总结:看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知道谁比较高,谁比较矮,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处理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高矮》。我认为这位老师这样的导入设计很新颖,体现了新理念、新教法,让学生在一片欢笑声中理解了比较高矮的重要性。在具体感受和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三.转变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是传统课堂上的“权威者”、“主导者”,而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素质教育强调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教师与学生两者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发展的多边活动。为此,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应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运用数学学科规律,对教学内容和活动进行巧妙设计,实现角色的转变,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学习“年、月、日”一课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就把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材料就精心准备好,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合理设计并组织学生的各种活动,通过眼神肯定、语言激励等方式引发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方面发展,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作为一名引导者,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自己在探究活动中的发现,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并通过猜想、操作、验证等,学会用所发现的知识进行判断,以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一来,相信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的探究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能够进一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
四.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诱发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原始推动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学习动机的产生一般都起源于教学环境,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倘若课堂教学环境无法激发他们的兴趣点,他们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也会随便应付了事。可见,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应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革新,摒弃不适用的教学方式,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深入理解数学应该教什么,如何教,尽可能地引入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数学辅助教学,以形成一个生动活泼、栩栩如生的数学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丰厚的情感体验。而在此过程中,教师若能巧用多媒体,创设多种情境,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文字性的描述还原,则能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与数学之间的鸿沟自然而然就会消除,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不仅是小学教育的发展要求,更是顺应素质教育发展态势的必然行为。为此,小学数学教学应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从学科教学实际出发,注重优势互补,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呈现精彩课堂,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为困境中的数学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季;许世红;;浅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打造[J];数理化学习;2013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