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创新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吴峰
[导读]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小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了新的机遇。
        吴峰
        辽宁省凌源市四合当中心小学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小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了新的机遇。作为小学基础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小学数学改革当前也在紧锣密鼓的推进当中。如何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创新,进一步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意识  创新要求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小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了新的机遇。作为小学基础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小学数学改革当前也在紧锣密鼓的推进当中。如何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创新,进一步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一线人员,广大教师更应当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出有效的创新措施,努力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小学数学教学应当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数学是一门实际应用型课程,小学数学学习的是最基本的数学知识,这些知识贯穿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将小学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其次,要明确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与目标是将教授数学知识与教育人相结合,在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小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最后,小学数学教育中应当注重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小学数学课程主要是对学生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创造能力进行培养的课程。因此,教师要在关注和把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兴趣,并鼓励他们进行独立的自我思考,进而掌握完整的数学知识。
二、营造和谐氛围,启迪学生创新意识
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心情会更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之中,此时他们才更敢想敢问,敢于质疑困难,勇于大胆创新,更乐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例如,在探讨“商不变的性质”时,教师可先出示两道商是5的口算题,再让学生编几道商是5的除法题,接着组织大家展开讨论:“同学们编得又快又准确,你们有哪些诀窍呢?这些算式之间是否有一定的关联呢?”问题一抛出,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积极投入到探究之中,在探讨中发现商不变的性质规律。这一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只是一条性质规律,同时也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与创造。
三、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创新策略
        1.创设情境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小学生,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很难对数学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因此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创设情境数学课堂,通过问题情境、故事情境等引入小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在进行数学乘法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数学问题建立情境模式。

比如:夏天到了同学们想不想吃香甜凉爽的西瓜?假设同学们周末去超市买西瓜,一个西瓜的单价是9.2元,那么同学们想要买3个西瓜需要多少钱呢?之后将9.2×3的算术式在黑板上列出来,通过学生思考和讨论得到算术式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情境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小学生创新与探究能力。
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一些现代化技术,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制作一些电子课件,通过多媒体教学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简化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且,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多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当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讲授测量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分阶段地让学生参与到观察、比划、测量等活动中,从而加深对毫米、厘米等长度单位的理解。然后,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小学生展示1厘米和1毫米的对比图,让学生更加清晰和直观地感受两个概念之间的差异,从而掌握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此外,还可出示一个硬币,向学生指出硬币的厚度大约为1毫米。
????3.开展多样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传统的小学数学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情况下,学习效果很难有所提升。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小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当课堂教学的主人,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例如,教师可以提出类似于30-12×2=36、26+11×3=59这样的等式诊断游戏的问题,把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进行小组竞赛,并根据等式判断的准确率进行综合评估。通过这样的游戏方式,能够使学生充分地参与进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等多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提升,从而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为了体现出小学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还可以设计生活化和探究性的教学练习。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乘法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能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能够应用到生活当中。
4.通过巧设问题,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探讨欲望
鉴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根据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问,不断设置有价值的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使他们对新学习的内容产生疑惑和好奇心理,带着求知欲与兴趣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古人有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上课时,教师的疑设得好、设得巧,则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吸引力,激活他们的思维,推动其思维发展,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圆”的知识点时,笔者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①大家都知道汽车的车轮是圆的,但是为什么不设计成正方形或是三角形呢?②假设车轮是三角形的,将会如何呢?③将汽车轮设计成圆形的会起到什么作用呢?学生听到这些问题,纷纷讨论起来。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既可化静为动,又能使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将时时刻刻冲击着我们的头脑,冲击着我们的课堂,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许多的思考。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每一位教师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行动的研究并将这些体现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中,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不再是一句空话,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产生实质的变化。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