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对策探析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李林俊
[导读] 创新能力对于当今的科技发展非常重要,小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
        李林俊
        南京市江宁区晓庄学院实验小学 江苏 南京 211100
        摘 要:创新能力对于当今的科技发展非常重要,小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我国的未来科技发展非常重要。本文主要通过简述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探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反思做好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优化解决方案。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就是要打破思维定式,在原有解题思路的基础上,开拓出一片新的领域,根据自己独特的想法和严谨的逻辑思维,实事求是,努力创造出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生命在于创造,正是由于人类拥有创新思维,社会才不断的发展,抛弃一些旧的东西,创造新的有价值的东西。积极引导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够学会采取多种不同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第一步。但如今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努力采取措施注重对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
        由于小学生的大脑还在开发阶段,年龄小,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思维体系,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小学生发散思维,主动思考问题,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解决数学问题的渴望,培养创新能力,对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重大意义。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注意积极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打破偏见,不仅仅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背诵固定的解题方案,积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努力培养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兴趣和爱好。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自己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学会对于同一个问题,尝试运用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还可以使得小学生增加对数学问题的喜爱,开动脑筋,努力学习,吸引同学们主动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
        2 教育教学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小学生难以打破思维定式
        由于小学生的年纪较小,尚且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认知。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的时候,往往只会按照老师教授的,或者自己早已形成的逻辑思维去看待数学问题,很难打破思维定式。而且有些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缺乏自信心,这就会使得他们存在从众心理,对于一道数学题,不相信自己的解题思路,这是缺乏自信的表现。由于小学生的这种思维定式和从众心理,就很难去开拓思维,寻找别的解决方法,是培养创新思维的一大障碍。
        2.2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单一
        虽然我国大力推崇素质教育,但是有些小学数学老师在进行教课的过程中,教学形式依然非常单调。在进行教育教学时,依然还只是停留在老师只讲课,学生只听讲的这一层面,老师一味的只顾讲授自己准备的内容,即便教学内容准备的再过详实,没有课堂互动,就不能保证同学们能够真正理解,也无法确保同学们是否认真听讲,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吸引同学们的兴趣爱好,而且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需要学生开动思维的学科,如果同学们不能发散思维,不能积极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反而会觉得数学这门科目太难,晦涩难懂,不仅不会主动学习数学,甚至还会产生厌学的心理。长此以往,同学们的自信心会受到打压,很难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就更无法做到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优化策略
        3.1 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特定的问题,开拓学生思维
        数学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小学生可以开动脑筋,想出问题的解决办法,解决数学问题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在成功解决的那一刻,也会收获不一样的快乐。所以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对同学们可以提出特定的思考问题,设立学习情境,积极引导学生思考。

也可以通过对学生分组,鼓励每个小组共同合作,一起探讨数学问题,而且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增进同学们之间的感情,由于多人合作,还可以使得数学问题,变得相对简单,从而提高大家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对于特定的数学问题,同学们可以创造出多种多样的解题思路,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一起学习,共同努力。而且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可以缓解学习压力,使得数学问题生动有趣。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积极引导同学们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己思考的能力,发散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使大家的解题方法更具开放性,思维更加灵活。当然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数学老师依然起主要引导作用,统筹兼顾,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引导同学们培养严谨的思维逻辑的基础上,提高大家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2 努力做好培养学生思维转化的能力
        思维转化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例如一般的找规律问题,就是特别典型的思维转换题型。而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思维转化。所以为了要形成严谨的思维逻辑,要养成良好的思维转换能力,数学老师可以积极引导同学们多做一些需要进行思维转化的数学题目,可以先从简单的找数学规律做起,通过简单的题目,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而加大难度,逐步提升同学们数学思维思考能力,从而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逻辑习惯,提升创新思维的培养。
        3.3 积极引导小学生打破思维定式
        打破小学生的思维定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从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培养学生的求异精神,数学老师应当积极引导小学生要尊重特殊的存在,尊重和自己不一样的数学观点。积极引导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相信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要因为自己曾经成绩不好就否定自己,评判数学解题思路正确与否的唯一方法就是自己的解题过程是否站得住脚。同时,数学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题目,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看看哪一种方法最简洁。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要打破思维定式,需要老师和学生的长期的努力,但是小学生如果能够从小形成这种求异精神,对形成创新思维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正是由于这种求异精神,不局限于思维定式,墨守成规,才会使得大家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创造出一些更有价值的事物。而且老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应当积极鼓励同学们大胆质疑,给予同学们勇气和支持,不仅有助于同学们打破思维定式,还可以使同学们变得勇敢自信。
        3.4 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创新和想象是分不开的,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应当注重对小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最能开发学生想象能力的题型就是几何图形,从简单的立方体堆积问题到复杂的立方体展开图形,都需要同学们开动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来解决问题。小学生通过在脑海中,对空间中的图形和线段的思考,就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有助于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对于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也可以产生不同的想象,产生一些新的有趣想法。正是因为具有想象力,世界才会如此缤纷名妙。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小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也会逐步提升。
        4 结束语
        数学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学科,小学生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不仅可以增强自信心,还可以使自己的逻辑思维更加严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应当注重不断开发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努力引导同学们站在不同角度分析同一问题,打破思维定式,提高思维灵活性,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参考文献:
        [1]陈发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2).
        [2]郭靖.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7
        [3]黄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微[ J] .小学教学参考, 2015( 26) : 90.
        [4] 李秀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 14) : 59
        作者简介:李林俊(1981.01-)男,汉,安徽省马鞍山市,小学数学教师中二,本科,单位:南京市江宁区晓庄学院实验小学,研究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