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霍瑞
[导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铸魂育人的关键学科
        霍瑞
        山西省太原市第三实验中学校  030000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铸魂育人的关键学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教师座谈会上对政治课的全新定位,足以体现思想政治课的重视性。然而高中政治课一直被学生和社会各界视为一门说教课,理论性太强,实用性不强,不被学生喜爱和重视。另外,随着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等各项教育改革工作的逐步推进,高中政治教材内容与国家政策接轨越来越明显,这从每年教材都会有变动就可以看得出来,修改后的内容政治性、理论性很强,对于高中生的理解造成一定困难,加大了一线教师的教学难度。因此,对高中政治教学进行生活化变革,就成为化解当前难题的渠道。本文以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的教学为例,简要分析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内涵、必要性和对策。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对策
        引言:
        高中政治教学课堂的生活化目前已经成为一个比较火热的话题,并且也成为高中政治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加上新高考改革以来,活动型课程、议题式教学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因此,政治教学生活化也就顺势成为教师探究高效课堂的主要教学方法。对比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枯燥、脱离生活、抽象的条条框框、死记硬背等词汇是一直以来学生甚至于社会各界对政治学科的一贯印象和评价。但是以近几年全国卷高考政治试题来看,仅仅死记硬背一些知识不足以在高考中拿高分,背的很熟却不会用,变成了文科生在高考政治中的一大困惑。作为一名多年执教的一线教师,我认为政治教学没有深入到学生的思想和灵魂是出现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高考已不再是让学生识记知识,而是考察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这十六字的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政治教学的灵魂,而要把这十六字贯彻到一线教学中,必须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调整,采用课堂教学生活化这一方式,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高中政治生活化相关概述
        所谓的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就是将生活中的一些实践经验、时政案例、生活常识等带入到政治教学中,这就需要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自己身边的案例进行深度挖掘,然后将生活中的例子带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此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活跃课堂气氛,触动学生灵魂的效果。脱离了“育人”的教育就脱离了教育的本质,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就是要展现政治内容的魅力,让学生接近生活中的政治,让他们理解生活与政治息息相关,让他们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价值观。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改革,是2019年统编政治教材进行内容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统编教材在内容上就是为了实现小、初、高、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无缝衔接。这就意味着教材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更大,理解的强度会更高,那么如何让深奥的政治理论被学生所接受就显得更加刻不容缓。
        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是很有效的教学方法,用好了既可以解放老师,又可以吸引学生。教师不再因为不知道如何授课而苦恼,学生不再因为理解不了而困扰。以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为例来谈,《经济生活》的一、二、三单元分别涉及货币、消费、价格、投资理财、企业、收入分配等,这些内容都是非常生活化的,教师可以选取一个非常典型的事例,让学生加以探究。让政治内容走入生活又高于生活是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核心主旨,在这其中切忌为了生活化而让政治观点变得模糊,甚至于忽视了铸魂育人的目标,而是让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流于表面现象。这就要求在进行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进行分类、甄别、加工,然后针对性地将这些实例加入教学中,以便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1]  。
        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一)高中政治学科的本质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高中政治教材、课标、教师都要始终围绕“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始终牢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可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青年。

政治学科的特殊性就决定了政治教学不能毫无底线和原则,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如何让马克思主义变得生活化,让政治理论更容易“入脑、入心”,就是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主要任务。因此,让学生在分析生活实例的同时,洞悉其中的政治道理,树立正确的三观,达到育人目标,是高中政治科学的本质要求,也是必然趋势。
        (二)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一事物充满热情和兴趣时,就会主动去探究,且探究效率极高,而经过自主探究学习之后的内容,常常印象深刻。生活化的政治教学让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被一点点地激发了出来,这就使得学生不断的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对相关的内容进行学习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被很好地激发出来,进而让学生们的学习更有效率。另外,从学生终身发展角度看,政治教学生活化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学科知识,坚定政治认同,培养法治观念,形成科学精神,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成长为中国梦的助推者、实现者。
        (三)教师教学的客观要求
课堂教学生活化可以有效解决教师备课过程中出现的“怎么让深奥的理论活起来”这一问题,可以让课堂教学环节更加生动有趣,可以实现“教师教的开心,学生学的开心”。课堂教学生活化也有助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成长为一名“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之后,可以有效改善师生关系,提升教学质量,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也可以为教师职业生涯增光添彩。

三、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对策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是进行课堂教学生活化改革的关键。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一言堂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当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而不是越俎代庖,过度的干涉学生的探究学习。比如说在学习《政治生活》中《民主管理》这一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们展示一些居委会的工作场景,并设问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居委会是一个什么机构,它如何参与我们的政治生活?这样的设问可以让学生们提起学习的兴趣。当然如果班级中有学生家长是居委会工作人员,就可以让他们分享一下这些人的某一些具体工作,让学生更加了解居委会的性质和重要性。[2]  。
        (二)开发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意味着教师不能仅仅拘泥于教材,而应该依托教材内容开发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政治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政治教师必须时刻关注时政新闻,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且应该有很高的政治站位,这样才可以把高中政治教活。推进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理解核心内容,然后精选时政案例,让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学生的学习就会更加深刻透彻。比如说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框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观看“北斗系列”宣传片,让学生体会我国科技的进步,并让学生小组谈论,他们知道的我国的科技成就,分析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的作用,进而完成本框的教学目标。
        (三)创设教学情景
        教与学从来都是一体的,生活化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也急需学生的积极配合和参与。因此教师需要在导入环节就把学生成功吸引到课堂中,调动学习兴趣并且将注意力集中起来。创设教学情景是很好的方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把学生自然而然的带入其中,学习的欲望也会提高不少。学生如果可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效果势必不会差。
        四、结束语
        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生活化既符合当前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的改革,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也符合学科发展规律;既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又有助于达成育人目标。总之,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高效应用将极大的改变目前高中政治教学的现状。
        参考文献
[1]丁建华. 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 考试周刊, 2020, 000(031):133-134.
[2]龚燕萍. 构建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 000(020):P.43-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