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善假于物”——浅谈创新教学在政治课堂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卢海娟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卢海娟
        河北石家庄市平山中学 0504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教育事业作为强国根本,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新高考与新课标的推出,我国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这不仅是为了满足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也是对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一种考虑。长期使用一种教学方法,即使它再好,学生也会心生厌倦,从而导致学习效率的降低。本文就以高中政治教学为例,从借助生活案例、学习方法、学习体验和学习兴趣这四个方面进行论述,通过“善假于物”,力求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突破常规,创新灵活多样教学思路。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善假于物;突破;教学思路
        现代社会的发展,给政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社会素材和多样的教学思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思维定式,教师应该“善假于物”,将身边的“外物”充分运用起来,研发出新的教学思路,为学生提供一个放飞思维的平台,使他们从认知方面产生思维的飞跃,提高学习兴趣,发展个性思维,不断增强感知体验。
        一、巧借生活案例,促进学生快速理解
        知识来源于生活,如果我们能将政治课上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在一起,那么学生在理解枯燥的政治概念时就会简单得多。通过对事物、人物以及相关事件的启示,让学生尽情想象,就会产生思维的飞跃。比如在“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一课题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李子柒收制作美食,收割小麦、土豆囤积起来用于生活的视频,让学生自己思考什么是商品、商品的价值是什么、使用价值又是什么等问题,通过观察真实情景和自主构建知识后,产生更高层次的认识。相比教师讲解商品及其二重性等知识来说,这种方法要来得更直接一些。
        二、借助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1.利用热点话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个人的收入分配”这一知识的学习中,可以引入近段时间以来人们广泛关注和热议的话题,即关于“幸福”问题的讨论,从而提出一系列问题:在“幸福”问题上,你心里有哪些看法?关于“幸福”的含义,你是怎么理解的?从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去看待人们的幸福生活指数,具体是怎么描述的?通过以上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2.利用新闻事件导入学习激情与兴趣
        学生多年来积攒的生活经验是帮助他们理解政治知识与内容的最佳工具,但由于其他学科的课后任务过重,导致学生对新闻事件一概不知,失去了体验闲暇生活的乐趣,长时间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使其生活经验无法得到丰富和完善。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搜集大量的生活素材,对教材中过于枯燥乏味的知识和内容进行变通,创新教学,促进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政治知识的气息,提高他们对学习政治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时,采取实事导入法就是最明智的选择。


        三、借助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1、与时俱进,优化教学策略
        时代性是政治学科的一个主要特点,所以思想政治教学应该增加课堂上的时代性因素,在教学中引入与时代同步的信息加以补充,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时代责任感与社会感,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与国家命运的思想意识,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2、与现实连接,激发内心共鸣
        就当前社会的总体形势来看,处处都在散发着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气息,但在和谐的背后,也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不和谐的社会现象,比如公报私仇、贪污腐败、“讲哥们儿义气”、聚众赌博、知法犯法等,对于这些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不良事件,校园的大门是根本堵不住的,因为学生可以通过许多种方式去了解到,注重引导和疏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这一课题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在社会上真实发生的案例,用活生生的素材去敲响学生内心的警钟,告诉他们这些害人害己的违法乱纪行为是社会不允许的,否则,一旦走上错误的道理,很可能就再也无法回头。
        3.将现实生活与思想政治理论结合起来,实现教育生活化
     2019年3月18日,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要立足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加强学生思想教育。高等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积极响应党中央领导小组的号召,确保相关政策要求能够全程贯彻落实到位。主要体现在学生日常生活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结合,积极引入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件,让学生能将所学知识用到现实生活中,达到良好的拓展效果。
        在教学内容方面,高中教师更不能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是务必做到现实生活与思想政治理论的有机结合,其中特别要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习近平新时代中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思想理论的渗透,实现教育生活化,避免因思想政治知识过于抽象而让学生产生抗拒心理。与此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以理性辩证思维去思考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能够早日实现。
        四.优化课堂生态环境
        1.激发学生辩论,让学生表达自身的观点
        辩论是最能激活学生思维,诱发学生思考的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课堂上,要充分利用青少年善于辩论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提出有利于学生开展辩论的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辨中思,再思中明,从而,激活课堂,落实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现场模拟,活跃课堂气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全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系,提高发散性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针对学生在生活当中出现的热点事件进行多样的活动,例如知识竞赛,演讲,通过各种各样的现场模拟和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全面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
        五.总结
        对于当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我们需要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理念,让学生实现全面综合发展,通过多样化、多元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理念。这是时代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参考文献
[1] 邹海萍. 高中政治:"善假于物"突破常规教学思路[J]. 求知导刊, 2015, No.40(24):55-55.
[2 ]徐斌. 善假于物 让课堂"活"起来——浅谈多媒体在政治教学中的        认识[J].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4, 000(007):64-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