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资源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的案例评析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戴少华
[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开始走进教育领域,
        戴少华
        南宁市上林县城西小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5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开始走进教育领域,成为许多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助手。农村属于教育教学资源较为匮乏的地区,因而在信息化教学这一方面相对落后,但是随着相关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经济条件的改善,当前有部分农村学校也逐渐拥有了信息化教学的设备,使得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加高质高效,学生也能够接触到更新、更全面的知识和资源。本文就从小学数学的角度探讨了信息化资源在农村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为有关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对策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于学生分析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数学具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典型特征,不仅逻辑性较强,同时较为抽象,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另外,由于数学的学习中含有较多的公式和定理,容易引起学生的乏味心理,进而导致数学教学效果不佳。众所周知,相较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学校大多资源匮乏,无论是在硬件条件上,还是在师资力量上,都存在较大缺口,这样的情况进一步加剧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难度。信息化教学的出现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它能够将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形象得表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与掌握。同时,信息化教学能够做到化繁为简,精简工作程序,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数学教学综合质量的不断提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策的倾斜,农村地区小学的教学条件也在逐渐提升,部分学校已经拥有了信息化教学设备,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将这些来之不易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一方面避免资源的闲置浪费,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得到不断的加强,掌握更多高质高效的学习方法,同时不断扩展知识面,为自身未来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一、利用信息化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难度,因而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提不起兴趣,这样就影响了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信息化资源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加生动有趣的课堂,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因此,在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利用这一特性的场景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出来,如摄影师在拍摄时使用的三脚架、起重机的三角形吊臂、高压输电线的铁塔等等,这样的方式能够带领学生认识更大的世界,在开阔其眼界的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和学习的过程。当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后,教师再及时展开相关知识点的讲解,这样就能够保证课程的教学是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进行的,既能够保证课堂的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长此以往,学生能够通过信息化资源看到数学学习中有趣的一面,从而保持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二、利用信息化资源突破教学重难点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其中部分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时常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难。

信息技术的发展较为有效地解决了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它不仅能够将晦涩难懂的知识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同时还能够将重点知识通过集中归纳的方式进行教学,最终实现重难点的突破。例如,教师在教学“角”的相关知识时,许多学生不明白什么是“角”,这样就会对正常教学进度造成不利影响。此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国旗上的五角星,首先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再通过遮挡和擦除的方式,让学生只能看到五角星的五个角,这样就能够使“角”这一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具体与形象。在学生初步理解了“角”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们说一说自己脑海中的“角”,如课桌上出现的角、门框中的角、各种农用器具中的角等,这样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迅速的发散,将数学学习中的难点知识与自己所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有效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促使新知识的学习顺利推进,并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
   三、利用信息化资源组织学生探索新知
        探索能力是当代优秀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项素养,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学生拥有完善的硬件条件,进而为其在探索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而在农村地区,学生缺乏完善的学习条件,因而其在探索知识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随着信息技术逐渐走进农村地区的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信息化资源进行知识的探索,通过图、文、声、动画演示等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究知识点,最终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上设计“猜想”、“转化”、“推导”等不同的模块,然后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模块进行探究,这样学生就能够从被动接受的状态转变成自主探索,进而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长此以往,教师扮演的将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团队合作等方式掌握学习的节奏,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的确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尤其是随着信息资源的逐渐丰富,将使得小学数学的教学呈现全新的面貌。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需要将现有资源积极利用起来,不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赋予教学全新的活力,使学生在轻松而愉快的氛围下进行学习、探究,这样才能做到合理应用信息化资源,将实际教学工作与信息技术完美契合,为农村地区小学生的未来学习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金丽晶. 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数学个性化学习模式的设计与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05):12-14.
        [2]张满科. 信息化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7(01):25-26.
        [3]张盈盈. 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11):35-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