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永刚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638500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重要的过渡时期,将为其日后学习奠定知识基础和习惯基础。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制定适合的教学计划,注重对学生的综合教育,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能力、数学成绩相结合,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手法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人们的思维不断发生变化,教学方式也不再单一。对学生来说,数学教学的板书、类题讲解、题海战术已经不能满足他们高质量学习的要求。教师需要结合新时代的教学方式,丰富数学课堂内容,建设高质量课堂环境。
关键词:新时代;初中数学课堂;策略
引言
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教授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全面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因此,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成为了初中数学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全面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1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应遵循的原则
1.1创新实践性原则
创新实践性原则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实际数学问题提供具备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的能力,促进学生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开展数学创新实践”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标准,并从这一标准出发对于教学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为落实创新实践性原则,教师需重视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并设计开展多样的数学动手实践活动和数学探究活动。
1.2尊重差异性原则
尊重差异性原则要求初中数学教师看到学生个体间在数学实际水平、数学学习能力、对于数学科目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及个人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改变过去“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为不同的学生设置异质化教学目标、采取异质化教学措施,使数学教学更具针对性,从而推动全体学生数学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2新时代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有效建设策略
2.1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
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在于真正意义上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在课堂上最大化地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充满参与感的氛围中主动学习。为小组合作模式的开展奠定课堂基调。之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按照统一制定的分组标准进行分配,各组成员3-7为宜。在小组合作模式下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问,使其成为知识的探索者,感受到自身被重视的地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他们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同底数幂乘法”这一内容时,教师在认真研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提炼教材教学目标,以此为基准设计本节课探究性任务。以共同的学习目标为着眼点,为各组成员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他们通过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本节课学习目标。在具体问题的趋势下,能够触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与他人讨论的过程中,自身的思维能力也得以提升,并且在解决问题之后自信心爆棚,达到极佳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2.2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调节课堂氛围
传统的数学课堂缺少趣味性,课堂环境枯燥且死气沉沉,容易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厌烦,逐渐降低数学教学质量。
针对传统教学的问题,教师应积极采取应对策略,针对学生的性格和特点改良数学课堂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精神状态调整课堂,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媒体教学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教学方式,可以脱离课本教学模式,以视频的方式将学生带入数学环境,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快速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比如,“反比例函数”的教学包括信息技术应用、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等,教师可以借助PPT教学,在其中穿插一些动态视频,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动态变化,让学生仔细观察并研究,说一说自己发现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描述延伸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其能在不断引导中自己发现反比例函数的规律。这样的教学将被动转变为主动,有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用好奇心和问题探究来引导学生,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掌握其中蕴含的规律,加强记忆。多媒体教学可以将知识从课本中提炼出来,提升学生集体学习的气氛,也能让教师更好地观察学生的状态,调整授课进度。
2.3设定教学情境,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教学情境的设定,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关键性,并在实际探究中感受数学知识的玄妙,激发自身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比如,教学“几何图形”时,教师可先为学生呈现一些生活中的物体,如梨、水杯、笔、篮球、笔筒、回收桶等。然后,教师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并回答问题:“在这些物品中,哪些物品的形状一样,但大小不同?”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及其理由,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品的形状、特征。随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更多的教学资源。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认真观看多媒体视频,找到圆形、正方形、球形、长方体等。其实,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这些图形。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在实际生活中见过的图形,建立起实物和几何图形的对应关系。通过实际教学情境,学生会通过认识实际物品了解几何图形,加深对几何图形的印象,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2.4科学划分层级,强化学生交流合作
分层教学是对尊重差异性原则的具体实践,这一方法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在各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层级,然后再根据不同层级的特征开展针对性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过往数学测试中所取得的成绩初步对学生进行分层,如将最近三次数学测试平均分均在85分及以上的学生分入A层,将三次数学测试平均分在70~84分(包括70分)的学生分入B层,将三次数学测试平均分在70分以下的学生分入C层,再结合学生的数学课堂表现及其他方面信息对分层进行灵活调整。完成分层之后,教师可以将不同层级的学生进行搭配,以建立成员间具有差异性的数学学习小组,强化学生间的交流合作,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数学主题探究,并推动数学水平较高、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数学水平相对较差、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取得进步。例如,在进行九年级下册数学“锐角三角函数”这一章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分层和分组完成之后,组织学生开展“运用锐角三角函数和相似三角形相关知识计算房屋高度”的活动,推动数学水平处于不同层级的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就测量方案进行探讨,通过合理的分工与协作,自主完成相关数据测量和数学计算,并记录本组的实际测量结果与计算步骤,再对比计算结果与房屋真实高度之间的差距,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此切实增强学生对于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这一性质的理解和对于解三角形方法的应用。
结语
总体而言,在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环境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因此,教师要有效吸收先进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给予有效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挖掘学生的潜能,理解数学的逻辑性。
参考文献
[1]钱瑾.浅谈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
[2]张敏.如何打造高中数学的高效课堂[J].中华少年,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