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探索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高冬花
[导读] 初中物理是一门灵活性的学科,在学科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高冬花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第六中学       云南     富源    655500
        摘要:初中物理是一门灵活性的学科,在学科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教学,物理实验是受到较多学生欢迎的课程内容,其能够探究许多物理知识,也能够较好的将虚化的物理知识转化为具象物理知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中的内涵。实验教学作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有其自身教学价值,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兴趣,并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策略;探索
    初中物理的学习实质上是在探索物理现象的本质,对物质形态变化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通过学习探究,学生能够将物理理论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到一起。但是,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课堂中与教师的互动不积极,只顾埋头记笔记,而没能真正理解物理现象的本质,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验教学法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信心有重要的帮助。教师要提高实验教学法的意识,发挥其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真正的价值和作用。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着教学主导的地位,过于注重实验教学的结果,忽视实验教学的过程,使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在讲解物理知识中,教师一般运用说教式方法,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物理知识,不利于学生主观意识的发挥。部分初中物理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留给学生更多的复习空间,使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物理实验教学的必要性,随着物理实验教学被压缩,造成学生针对物理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知识内容并不能完全消化理解,使学生物理基础掌握不牢,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也随之减弱。学生在物理实验学习中,教师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导致学生物理实验探究兴趣不佳,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最终使物理实验教学流于表面形式,没有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作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的探索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初中阶段才开始接触物理,而物理又是考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思维能力发展还未成熟,因此,学习物理会相对比较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消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打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成绩会越来越差。实验教学法通过有趣生动的小实验,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生动立体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降低学习物理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不仅培养了动手能力,而且还能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例如,在《物态变化》这一章的教学中,教师先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时使用的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吗?”学生的物理知识不能让他们说出答案,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设计实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想办法用物理办法将事先准备好的乒乓球瘪下去,然后,教师将瘪下去的乒乓球放置在开水中,几分钟后,乒乓球慢慢恢复成了饱满的初始状态。

这个实验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会产生探究下去的欲望,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开始讲述书本上关于“热胀冷缩”的原理,效果会更加好。
        2、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们都能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创设积极的学习讨论氛围是必要的环节之一。采用课堂讨论法,教师要充分认识具体的物理教材和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等特点,寻找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且更加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或者是身边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形成自己独立思考的模式,以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吸引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使课堂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融入到讨论教学中,从而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比如,在学习“压强”这一课程时,为营造一个良好积极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动画的形式展示“两个体重差不多的人站在同一片雪地上,观察现象,发现站在滑雪板上的小朋友会在雪面上,而穿自己鞋子的小朋友却陷进雪地里”,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学生纷纷回道“因为他们穿的鞋不同。”教师继续问:“鞋子不同,为什么就相差这么多?”那蚊子为什么能用口器很容易地刺破皮肤,体型大的骆驼为什么不会陷进沙漠里?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吸引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导入课堂主题—压强。再比如,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这一课题时,利用演示实验,甲、乙:用一块海绵上放一个小桌子模型,甲小桌上什么都不放,乙桌子上放一个祛码,教师可以提问“两个实验的现象相同吗?哪里不同?”这时,有的学生开始回答“下陷程度不同”,教师继续间“两个实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因素?”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在相互讨论下,寻找知识点,使学生们能主动参与课堂。
    3、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通过实验教学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的教学不会只是停留在教材知识上,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扩展学生物理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物理技能,鼓励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树立实验意识。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物理的魅力,吸引学生主动去观察物理现象、研究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综合物理素养。
        例如,在进行“光的折射”这一章节的教学时,就可以通过实验教学法来帮助学生树立实验意识。教师可以利用PPT展示,将筷子放在水中后好像折断的状态是因为“光的折射”。但是其实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原理,只是将教材中看到的结论说出来,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让学生自己完成“筷子水中折断”的实验,推断出“光的折射”原理,深切地体会到实验的魅力,从而树立起实验意识,在生活实际中,也会主动践行“实践出真知”的理念。
三、结语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体会到物理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物理知识的意识,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孙善刚.关于创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7,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