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育对小学生素质培养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 屠丝丝
[导读]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部分,在素质教育中我们不仅提倡德育
        屠丝丝
        乐清市清江镇第一小学  325600

        【摘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部分,在素质教育中我们不仅提倡德育、智育、体育,也注重美育的培养。在美育教育中音乐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音乐教育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它可以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特别是形象思维的发展。通过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得到全面的素质培养。
【关键词】审美教育;小学音乐;素质培养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要提倡德育、智育、体育,也要注重对学生美育的培养,而美育教育中音乐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音乐教育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它可以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特别是形象思维的发展, 是中小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当前,不少学校、学生和家长对于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仍然缺乏认识,对音乐教育究竟能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认识较为模糊。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音乐教育在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一、音乐培养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在教学中充分地运用听、唱、视、奏、动、创、写、忆等手段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主动调动其听觉、视觉、触觉来参与教学活动,能够从中诱发他们的音乐感知潜能,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想象和表现能力、语言表达和创造能力。
(一)想象和表现能力的培养
        一段乐曲的小小主题,可以向任何方向作无穷无尽的发展,给人一种直觉的推动力量,激发人大胆地设想和幻想,这说明了在音乐的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在欣赏法国作曲家圣-桑的管弦乐《动物狂欢节》时,老师在多媒体屏幕上出示各种动物形象的图画,如大象、小鸟、袋鼠等,然后让学生分段地欣赏各主题音乐,欣赏的同时老师在旁叙述:在茂密的森林里,大象在悠闲地散步,小鸟自由地飞翔,袋鼠在飞快地奔跑,美丽的天鹅在湖中自由地徜徉,其它的动物也在森林里自由愉快地边歌边舞,度过这快乐的狂欢节。接着,让学生随音乐的速度、力度、节拍,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想象,自由地模仿各动物的动作进行律动,老师选出表现力较强的同学表演,其他同学可跟随律动。这样,在愉快的气氛中调动学生的各感官参与到音乐中来,启发了他们对音乐的想象思维。
(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歌曲是音乐与文学结合的产物,一段好的歌词往往是一首好诗,学生在学唱歌的同时,无形中增加了词汇量,受到艺术性语言的感染。要求用准确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唱歌时咬字吐字要清楚,这对孩子们的正确发音是有帮助的。音乐中有强弱快慢的变化,这是来自人们的语言声调,经常唱歌能使儿童对语言的重音、节奏、句子的结构等加强理解,不仅有利于学习本国的语言,也有利于学习外国的语言。
(三)创造力的培养
        音乐是人类创造力的产物,音乐的学习和欣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其他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音乐创作的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可运用音乐节奏等音乐要素引导和激发创作积极性。


二、音乐教学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有的孩子喜欢跳舞、唱歌、有的喜欢画画、有的喜欢运动、有的喜欢演讲等等。根据儿童的个性还不稳定,具有可塑性的特点,引导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是音乐教育的应有之意。
(一)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美国马尔腾有句名言:“你的成就大小,往往不会超出你自信心的大小。”可见自信心是获得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许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较强的自信心不仅能使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成功,也会为学生在日后的社会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就,获得更多的满足和幸福铺平道路,不仅如此,自信心还会产生“波纹效应”,还可以使学生获得其它许多优秀品质,而一个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则缺乏进取的动力,难以取得良好的成绩。在音乐教学中,注意为学生提供各种表达途径,让其得到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例如学生领唱、solo 表演、团体表扬等。
(二)能够塑造张扬学生的个性
        音乐是人类表达情绪、表现自我的一种形式。在音乐教学中,除了音乐技巧上的教授外,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通过音乐去表现自我、张扬个性。
(三)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
        学会尊重他人,让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在教学中用尊重他人的态度来评价学生,也教育学生用尊重他人的态度来评价同学。
三、音乐有助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音乐能培养人们的审美情感,而审美情感往往和人的道德情感紧密联系,音乐可以使人们精神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丰富高尚,因此可通过音乐陶冶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
(一)用音乐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在班集体中开展音乐知识的分组竞赛,排练小合唱、合奏等活动,能增进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用音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善于挖掘教材中德育因素,利用音乐美进行启发诱导,以美导行。如在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中,让学生观看国旗,了解国旗的历史和特征,在学唱歌曲后,引导学生以优美的动作表现国旗飘,边歌边舞,通过音乐“美”的体验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让学生在获得美感的同时认识到五星红旗-- 国旗,是我国的象征,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并教育学生必须热爱自己的的祖国,努力学习,立志为祖国未来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总之,音乐教育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教育,保证音乐教育的基本时长和设备,组织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音乐学习交流活动。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对学生音乐欣赏、音乐表演等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凯.音乐心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崔相录.现代人素质培养方案[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9. [3]苏文.探索?实验?创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2.
[4]刘辉.音乐教育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D].湖南师范大学,2006.
[5]周彦冰.小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2.
[6]唐晓亚.浅谈音乐教育对小学生智力发展的影响[J].小学科学(教师),2010,03:5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