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钟江
[导读] 随着英语学习的深入,学生的英语水平不仅仅依靠听、说等能力来体现。
        钟江
        四川省德阳中学校,四川 德阳,618000

        摘要:随着英语学习的深入,学生的英语水平不仅仅依靠听、说等能力来体现。写作更能全面地展示学生对该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近年来,中高考试题也逐步突出了对写作能力的要求。曾经的翻译法写作已经显然不能体现出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大胆尝试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即写作能力。这其中思维导图法就是很不错的一种选择。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引言:近几年,我们常听到“得阅读者,得天下!”。这不仅是说语文学科,就我们英语学科而言同样是至理名言。但英语学科和语文学科又不完全相同:英语阅读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相比较,前者占更大的比重,后者虽然比重不如前者,但后者更容易体现出学生驾驭该语言的能力。换句话说,后者即英语写作能力更容易拉开差距---优等生,中等生和潜力学生在写作水平上有明显的阶梯差异,而阅读阅读水平差异相对不那么明显。所以,如果想让优等生更优---锦上添花势必要结合学生的学情运用思维导图帮助他们更高效地提升英语写作能力。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与内涵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是用图表表现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过程也就是大脑思考和产生想法的过程。通过捕捉和表达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将大脑内部的过程进行了外部呈现。
(二)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图表。一般而言,思维导图包括中心词(图)和分支两大部分。中心词(图)用以表达主要内容。分支部分可以分成各大主题,根据所要记忆或表达的内容多寡再一次生成下个级别的分支内容。分支部分一般由关键图或写在线条上的关键词构成。我们常见的思维导图有文字型、图片型和图文并茂型。不同类别的思维导图在应用上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主要看使用者想借助思维导图表达什么内容来确定其类型。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优势
(一)激发出新的学习兴趣
        英语写作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法可以激发初中学生对英语写作产生兴趣。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写作与传统的翻译式英语写作有天壤之别。翻译式英语写作就是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之前首先已经构思好了相关的中文表达,再利用汉译英的方式进行英语写作。这样的英语写作有明显的弊端:1)有时中文构思很好,但由于写作者自身积累的英语词汇量有限在进行英语写作时却找不到恰当的英语词汇来表达已经构思好的中文意思;2)用中文构思再翻译出来的英语句子是中文式英语,不地道,读起来会让人感觉很别扭;3)如果是考场作文,仅靠翻译的方式只能勉强表达出要点,文章中句子没有过渡,很生硬,且能够写出的英语词汇数量老是不达标。而利用思维导图法进行英语写作可以很好地避免上述问题。思维导图法写作英语首先对文题进行梳理提炼出中心词,即该次英语写作要写什么,然后以此为中心像与之相关的语言点进行发散性思考,在发散思考的过程中列出可能会用到的各种英语表达,再根据这些表达与中心词相关的亲密层次确定分支级别,最后结合自身的英语词汇量选择自己能表达运用的英语词汇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同学们经常会遇到要求用英语写自我介绍,简单一点的写作会直接列出词条,学生用翻译法把列出的词条要点写全就算完成任务,但难度系数高点的写作可能只会给出一个写作题目,至于全文需要写些什么则全靠学生去发散思考。不得不说,大部分同学是害怕这种英语写作的。既然害怕就不可能还会对英语写作产生兴趣。而学生如果善于运用思维导图就会发现像这样只给题目的英语写作是完全不用担心无从下笔的。当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觉得自己有话可说,有词可用必然会让他们对英语写作产生兴趣。
(二)降低英语写作的难度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尤其是像德阳这样的三、四线小城市,初中阶段实际上是学生真正系统地学习英语的开始。有部分同学在小学阶段是接触过英语,但大都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专研。甚至也有部分同学在小学阶段是完全没有接触过英语的。可想而知,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都还欠火候,怎么可能面对英语写作不觉得困难。合理利用思维导图有助于从一开始系统学习英语就培养好学生的发散性思考能力。而英语写作恰好就需要学生具备发散思考的能力。学生对一个英语写作题目进行发散性思考就是在分解英语写作的难度。通过思维导图确定写作的关键词,从不同层面对关键词进行发散性思考,整理出合适的英语词汇,用地道的英语句式将其表达清楚,不用担心因为词数不够而被扣分,更不用担心因为不会写的英语单词被扣分。因为以上问题都可以在借用思维导图对写作题目进行发散思考的过程中被解决。发散思考时,学生想到的会比要求写作的东西多,这里还是以用英语写作自我介绍为例:七上的英语写作词数要求一般是60-80词,按照思维导图构思以后,有些分支是可以灵活进行下级分支的,比如,爱好。

如果担心词数不够,爱好这一主题可以分支成多个爱好,或者可以进行下级分支简单陈述爱好的理由或者陈述爱好给我们自身所带来的收获。相反,如果觉得词数写得差不多了,各级分支就不要做过多的细节描写。这样看来的话,学生掌握了思维导图这种方法,就可以掌握英语写作的主动权,写作时,想写什么,需要些什么,详写还是简写都由学生本人说了算。那么,英语写作这座在英语学习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城池也就不攻自破了。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构建英语写作素材
        正如思维导图的定义所说,思维导图是用图表表现的发散性思维。那么在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必然会培养人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而这种能力在英语写作中尤为重要,它可以为英语写作构建出取之不尽的素材。这就像我们平时用的“头脑风暴”一样,只要有中心词就可以以它为中心发散出n多的东西。比如,写作主题为“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用思维导图先分析题目然后确定写作框架:从上面的思维导图可以看出,任何时候任何题目只要有中心词(图),我们就可以以此为中心向外发散思考,写作素材可以有很多。但我们借用思维导图构建写作素材时不需要把所有发散思考的东西都写出来,我们只需要根据题目要求有选择性地用到其中的某些素材就够了。而且,有了思维导图搭建的写作框架你再也不用担心进行英语写作时会漏掉语言点,因为它的层次很清晰,学生只要跟着思维导图的思路写出来就可以收获一篇棒棒的英语美文。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将思维导图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受益的是师生双方。尤其是在难度系数较大的英语写作教学中,思维导图能起到很好的脚手架作用。无论是何种层次的学生,在写作前都需要对所写内容有所构思,但这种构思只存在于大脑中而不写出来,势必不敢保证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思路不会紊乱。如果按照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教师很有可能要求学生先打草稿然后再誊写。如果说是平时写作,这样做是可以的,因为平时学生写作有充分的时间。然而,如果是在考场上,学生还能这样干吗?我们不能保证每位学生做题的速度都足够快,快到有充裕的时间可以让其在写作前先打草稿再誊写。这时,如果学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就省事多了。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出写作的基本框架,确定关键词,再加入过渡词、关联句把原本的基本框架串起来,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有血有肉,不至于干瘪瘪的。于教师而言,利用思维导图上写作课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满黑板写句子,费时费力还不讨好,关键效率还不高。因为大部分学生上写作课的日常就是:学生看到老师在黑板上写就赶紧抄下来再说。因为学生忙着去抄必然不会有太多的心思去关注老师是怎样分析题目,也可能理解不了为什么要这样或那样用英语来表达。最后,一节写作课下来收获一篇老师在黑板上写的范文。而老师用思维导图来上英语写作课,一方面不用那么费力在黑板上板书那么多句子,甚至整篇范文,另一方面,学生的听课重心也会由原来的抄范文变成听老师对写作题目的分析过程。这样的写作课才能真正让学生学到实用的写作方法,学会了方法就不用死记硬背,长此以往,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必然会有很大的提升。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算高效课堂,所以,思维导图确实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三)提高备课效率
        我们都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是这样的,想要上好一节课,备课必须要充分。尤其是现如今,学生吸取知识的途径不再是依靠单一的课堂,教师的课前(备课)准备得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传统的备课总是这样的:教师的备课本写得满满的,很多教师都是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写备课本上了。但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东西不用写在备课本上。那么,借助思维导图来备课有什么好处呢?首先,备课本不用写得密密麻麻,列出中心词(图)、抓住关键词,灵活空间大,上课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增加或删减内容。其次,思维导图课培养学生的发散及综合归纳能力。当然,用思维导图备课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不仅要求教师对教材知识有透彻的认识,同时也需要教师能站在更高的层次统筹规划整个语篇的教学。在教师教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潜移默化学得归纳总结的能力。这样不仅减省了备课负担,同时又提高了备课效率,腾出更多时间去关注学生。
        结论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应用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是师生双方都可以获益匪浅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可能永远只停留在对听说的层面,英语写作能力也逐步受到大家的关注。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思考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运用好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让英语写作不再成为学生英语学习路上的那只拦路虎,促进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有更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英)东尼.博赞,巴利.博赞,思维导图The Mind Map Book【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
3.潘若锋,高中英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形式【J】研究名师在线2018(12):12-13

作者简介:钟江(1985.08-),女,四川什邡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