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玲泓
无锡市云林实验小学 江苏省无锡市214102
【摘要】本文将目光聚焦于“单元主题”,开展整体单元的阅读拓展,尝试突破现有的教学模式,先走进书里去,而后走出教材外。结合教学实践,探讨拓展阅读的实施原则及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语言素养。
【关键词】拓展阅读 小学英语 原则 策略
一、“走进”后又“走出”的缘由
拓展阅读是以教材为中心,为学生提供适量的、符合学生实际语言和认知水平的拓展阅读材料,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品读理解文本,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二、“走进”“走出”遵循的原则
1. 立足教材文本,围绕单元主题
在一个单元的教学结束后,整体上的拓展还留有空白,此时以教材为基点,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提炼阅读主题,聚焦单元主题来选取阅读材料,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在课外阅读中进行相关内容的拓展阅读。课内阅读是依托,课外阅读成为有效的拓展与补充,课内外阅读相互结合,相得益彰,从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英语能力。
2. 认准拓展方向,明确教学目标
阅读的拓展与延伸是基于教材,而又超越教材的拓展,归根到底都是为“反哺”教材这一最终目标服务的。拓展阅读,一方面,是为了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和知识面,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突破教材的局限性,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动机、阅读体验等,提升学生的阅读品格。具体到每节拓展阅读课的目标,应是在深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潜心钻研本册教材在整个小学教材中的位置和要求,明确单元目标,继而清楚课时目标。在明确了编者意图和教材目标后,拓展阅读才真正有了方向。
3. 把握拓展时机,成就课堂亮点
在开展英语拓展阅读时,把握准拓展的时机,适时呈现拓展文本,会让学生眼前一亮,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致,成就阅读课堂的一个亮点。哪些是进行拓展阅读的恰当时机?① 在教材难点处拓展。教学难点处往往也是教材的精华所在,更是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的地方,突破难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教学的难点处进行拓展,能帮助学生换个面貌或角度来理解、感悟教材所蕴含的深刻含义。② 在中西方文化处拓展。文化的缺失会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障碍,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处拓展,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感,另一让学生了解西方的相关文化背景,丰富跨文化知识,对理解课内外的语篇也是重要的支持,学生在对比中对中西方文化的认识更加丰满。
三、有效的“走出”策略
1. 精选材料
在拓展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精品细啄文本之前,应围绕单元主题精心挑选文本,构建主题式拓展阅读模式,可依据教材话题、语篇结构、句型语法等融通点来选取主题拓展阅读的内容。
例如,基于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2 In the library进行拓展阅读时,笔者以Rules in the library (复习教材文本)→ Rules in class (拓展文本一)→Rules at home (拓展文本二)为主线贯穿整节课。文本围绕主题rules展开,拓展不同场合应遵守的规则,引导学生成为守规则的好孩子,故本节课的标题为: To be a good guy。选择以上拓展文本主要是因为话题与教材话题相契合,词句、语法上既有巩固又有延伸,且文本意趣盎然,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贴近他们的真实生活。读—听—说—演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收获了知识,同时也获得了一份欢乐。
2. 精准切入
在深度拥抱教材之后,教师必须找到拓展阅读与教材之间的最佳契合点,精准切入,以点带面,切实提高拓展阅读的有效性。一般来说,拓展阅读可以找准以下几点切入:抓住关键词句拓展;在情感共鸣点上拓展;在学生疑惑处拓展;在语言发展处拓展;在话题延伸处拓展等。
例如,基于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4 Road safety进行拓展阅读时,教师首先针对书上的Culture time板块进行复习,教学片断如下:
T: From the culture , we know.
T: What does “except Hong Kong and Macau” mean?
S: It means: In Hong Kong, people drive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road.
T: In Hong Kong, people drive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road. Why?
S: …
T: Because Hong Kong was a British colony. Boys and girls, please get around Hong Kong with me today.
教师挖掘出教材上文化部分的一点进行提问:为什么中国内地是靠马路右侧行驶,而香港则是靠左侧行驶?在大部分学生疑惑处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导入话题:Getting around in Hong Kong,此话题也是教材单元主题:Road safety的一个具体化外延,让学生深入了解了香港及其最具特色的交通规则、交通方式。由课内的“一般交通规则”落实到课外“每一地区的交通”上来,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乐于参与到更多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来。
3. 精心设计
要想提高拓展阅读的有效性,除了要精选合适的材料,找准课内外融合点精准切入,更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力求拓展内容有意趣,拓展层次有梯度,拓展过程又得法。
例如,基于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8 Dolls进行拓展阅读时,笔者选择了《跟上兔子》系列绘本中Little Zoe Looking for Mum进行阅读拓展,选择这个绘本主要因为是其中的句型、语法与四年级上册的内容相契合,因此放在最后一个单元进行拓展。
① 阅读前:投其所好,打开话匣
上课伊始,教师以一首节奏感强的chant描述了一种动物的外形、习性等特征,让学生来猜一猜是哪种动物。用音乐和猜测游戏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他们较为感兴趣的动物话题上来。
② 阅读中:抓住转折点,梳理情感线
Little Zoe Looking for Mum这个故事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讲述了Zoe找寻妈妈未果,而深感伤心和孤单;后一部分Zoe遇见了bear,bear的种种举动令她倍感温暖,认她为熊妈妈,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了一个大家庭里。前后两部分Zoe的情感有了明显的变化,从之前的伤心孤单,到后来的开心幸福。Zoe的情感线将这两部分串联了起来,即为该绘本的逻辑线。
教师根据Zoe的情感变化展开教学。首先利用声音、图片展现出Zoe的孤单感,通过让学生图片环游、补白、表演等,经历了一遍Zoe找妈妈的失败后,进一步让他们感知Zoe心中的失落和伤心。而后教师出示了bear走来的图片并调整图片顺序,直接出示了Zoe开心蹦跳的样子。板书上左边的lonely Zoe与右边的happy Zoe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这两者中间有一只bear,此时学生们就很清楚,熊的出现将成为这个故事的转折点。转折是故事中的必要因素,有了转折的故事往往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会大大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此时发问:Zoe was sad and lonely at first, but she is so happy now? Why? What does the bear do? 学生们带着好奇顺势进入第二部分的阅读。
③ 阅读后:布置意义作业,回归现实生活
在本课尾声,教师与学生深入交谈,就Zoe的经历是幸与不幸展开讨论,学生们通过绘本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情感进行讨论与思考。而后教师总结:Zoe在获得爱的同时,也学会了给予爱。其实,我们比Zoe都幸运,因为我们有自己的家庭,而家是个传递爱的地方。带着学生走出绘本,走进生活。要求学生在家以实际行动向自己的家人表达爱、传递爱。通过布置这样的意义作业,延续绘本的价值。
走进书里去,明确教学理念和目标,把握教材的“脉”;走出教材外,找到课内外融合的链接点,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帮助学生解锁更多的阅读技巧,读出文本的深度与厚度,通过拓展阅读使学生走向更广阔的阅读空间。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教育部. 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潘佳玉.开展小学英语拓展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 2014(6): 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