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课程资源促进中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崔红梅
[导读] 《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中指出:“遵循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基本规律
        崔红梅
        图们市第五中学   
        【摘要】《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中指出:“遵循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基本规律,在教学活动中,应鼓励学生更多地接触语言材料。”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尤其是民族中学更应该利用好课程资源,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并很好的运用。基于此,本文将就如何挖掘课程资源促进中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展开相关探讨。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语言积累
一、利用教材资源,充分发挥其载体的功效
        (一)设定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语言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因具备服务效能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如何有效的利于教材资源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语言,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依托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将教材的载体功能发挥出来,进而能够促进课堂教学资源的良好运用,同时也体现了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选取教材的过程中需不断与教学目标对接,以此提升教学理念,丰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感悟。此外,还需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课前自主朗读教材文本,做到初步积累文本中精彩语句的成效;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品词嚼句,阅读感悟文字材料,鼓励学生观察品味,感悟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境,进而让学生不断积累语言;最后,教师可根据课堂情况将语言积累的内容延伸到课外,要求学生自己查找资料积累语言材料,从而让学生逐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如在学习《珍珠鸟》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精彩语句并反复朗读,初步感悟课文内容。在实际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小珍珠鸟的动作、神态等描写词句,反复诵读并品味、感悟、积累、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意境。课后教师可让学生积累描写动物可爱样子的语句,让课程资源的利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在这一过程中,教者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通过课前、课中、课后,逐步引导学生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二)依据学生需求,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积累语言
        在学生和教材之间有一片不确定的开阔地,而教师的职责就是衔接、引导,寻找结合点,让学生借助教学资源主动获得发展。
        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教材文本,积累不同的语言材料,为学生运用语言材料做准备。如讲解《第一场雪》、《乡村的傍晚》、《济南的冬天》等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本特征,有针对性地积累描写雪景、乡村景色等不同类型的语言材料,为学生的小练笔做准备。其次,在讲作文课时,教师可根据学生自己的需求,让学生积累与其有关的语言材料。如:在写“感恩”为话题的作文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积累“感恩、环境描写、人物神态描写”等不同的语料。同时教师也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将不同的语言材料展示给学生,让其自主积累。教师的这些举措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着学生,让其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自主积累语言,并逐步培养学生的积累语言的意识。
二、把握生成资源,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我们强调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课程资源,实现个性化的教与学。课堂上除了知识资源的开发,更要重视以教材为凭借的创新资源的开发,也就是开发多样化的教材资源载体形式。可以让学生尝试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延伸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模仿创作、表演作品、改编课文,使学生创造性地开发教材资源。
如在学习《窗》这篇课文时发生了一个偶发事件——“老师迟到”。因为老师迟到,班级里的学生议论纷纷。于是教师利用这一偶发事件,让学生回忆老师不在时同学们的语言、动作、神态,并让学生进行交流、互评。

在这里教师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并引导学生模仿《窗》将老师不在时,大家的反应用各种不同的描写表现出来。在这里,教师及时把握住课堂中生成的瞬息即逝的资源,与学生一道既开发了资源,又引导学生积累了《窗》这篇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再如新冠疫情的爆发迫使我们上了两个多月的线上教学,这次线上教学的经历是难忘的。教师从学习掌握到摸索研究,直至熟练运用,将教材资源与互联网的资源最大限度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动员广大学生与教师一起查找资料、积累素材。这种学习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吸收积累语料的积极性,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教者只要发现、把握住生成资源,并及时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三、挖掘新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所积累的语言
        七年级上学期教材中要求写以“我的老师”为题的作文。过去教师只是将教材中的写作技法结合例子讲一遍,再要求学生拟提纲并完成作文。这种讲法尽管是把教材讲好了,但是学生仍觉得下笔难。于是教师在课前布置了积累任务,让学生观察老师,并以日记的形式进行叙述,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再与大家一起交流、互评。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道经历难忘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老师,记录老师体会到教师的人格魅力;而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如何运用积累的语言,同时也拉进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里,教师将学生的亲历作为课程资源纳入教学活动,学生的热情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再如从七年级开始,教师引导学生写日记。教师要求学生观察、积累、整理、筛选平时所写的日记,让学生充分运用平时积累的语料,将好的日记进行再加工、提炼,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参加两个月一次的汉语征文活动。学生写日记是挖掘新的课程资源的过程,而教师帮助学生通过修改加工等程序让日记成为升格作文,这是一个引导学生运用好所积累的语言的过程。教师在看似不经意间做到既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又达到了本阶段汉语学习的目标。教师不仅发现了自身的资源,而且巧妙地参与教学资源师生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师生之间爱的交流、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情感态度无不成了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有效的。
四、结语
        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语言积累和运用的能力极为关键,其中课程资源能够充分发挥出载体的功效,促使学生正确、有针对性的积累和运用语言。本文通过从利用教材资源、把握生成资源、挖掘新课程资源三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策略,能够切实改善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积累的现状。总之,汉语课程资源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教师只要充分发现、挖掘、利用,就能让其为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服务。


参考文献:
[1]付闽辉.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积累[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22):51.
[2]刘忠山.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积累[J].文理导航(上旬),2016(09):9.
[3]徐敏华.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积累语言的途径[J].语文学刊,2015(12):149-150+152.
[4].教育部出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J].基础教育参考,2014(07):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