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买提艾孜责·米吉提
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伯西热克乡巴什欧壤小学 新疆喀什地区 ?844900
摘要:由于教师这个职业的工作职责和面对的责任、以及学生的动机和自我发展的意识,方方面面都激励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与外界的培训,从而扩展自己的能力。这些能力这对于从事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的教师来说尤为重要。信息技术教师应熟悉技术学科教学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进而对教师行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本文针对信息技术和技术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剖析了现存方法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改进建议,并介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以及展示了不同教师职业生涯的不同层次上必须满足的要求。
关键词:教师、信息素养、专业发展
1.引言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教师要提高教学信息化的适应性,即充分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教育教学创新;在当今信息时代下,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倡导者、引领者和行动者,而改革能否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教师队伍。这就要求当代教师充分认识到“信息素养”在教育改革和自我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必要运用将会对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势,是当代信息技术老师走向新时代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随着教师行业逐步被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和专业能力的发展逐渐成为考察与选拔教师的必要因素。为了满足学生的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对教师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教师不仅需要耐心、广博的知识、还需要教学和沟通技能以及过硬的教学能力。因此教师继续教育被理解为教师候选人在提高其专业资格方面的一种辅助手段,作为教师培训的补充,从而获得全面的专业资格;为教师提供适当的知识,并使其具备扩大其资格并超越其范围的技能。教师的发展是基于实践道德和技术的平行和相互关联的发展能力.系统并应用于学习。同时也表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我们可以更方便、更全面地观察和处理课堂教学,帮助教师更全面、更准确地了解课堂上的各种行为,也有助于教师更客观有效地评价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新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与专业能力的提高应当齐头并进。
2.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与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关于如何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与专业技能,许多出版物,讨论和会议已经讨论过这个问题并撰写过相关论文。尽管如此,这个问题仍然存在并且存在,经常出现在杂志和书籍的头条,并且是研讨会和科学会议的主题。在教育领域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回答。当代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特点?教师培训应该如何?如何提高执业教师的技能?他们的工作应该如何进行?教师在社会和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是什么,可以做什么?这些只是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却几乎从来没有收到清晰,完整和最终的答案。波兰的信息技术教师的通识教育大部分在大学中进行。我国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模式通常没有考虑教师未来工作的细节。这意味着,不管准教师愿意从事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其教育计划和所获得的培训都是相同的。
反思是发现自身不足、促进一个行业和领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资源,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反思,反思也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通过多种因素的分析和反思,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反映自己的行为、学生的行为,师生互动、师生互动与技术,从而增强专业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信息技术教师的发展曙光
3.1现存方法的不足
为了更好的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和夯实教师专业基础,对教师的课堂观察和行为分析技术越来越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早在1960年,美国学者Ned Flanders就提出了一种结构、定量的课堂观察和行为分析技术:FIAS。FIAS包括三个部分,一套描述课堂互动的编码系统,一套观察和记录的编码标准,一种用于分析的数据显示。Flanders认为课堂最主要的部分是语言,因此,FIAS编码系统将课堂上所说的语言分为三类,分别是教师、学生和沉默或混乱(没有有效的语言活动,如沉默或扰乱课堂秩序等),其中,教师的语言分为间接影响(情感表达,鼓励表扬、接受意见、探究)和直接影响(教授、建议、批评)共分为两个大类七个小类。学生的语言有两类,一种是对于教师发出信息回应,另一种是向教师提供问题或建议。最后把沉默和困惑看作一类语言,那么一共有十类语言。为了对代码进行观察和记录,FIAS分析系统有其详细的规定,例如在课堂观察中,每3秒采样一次,每3秒为一次课堂语言活动根据代码系统规定的含义给出一个代码。这样,一节课(40或50分钟)大约有800-1000条编码记录,这些编码代表一系列按时间顺序发生的事件,它们有一行,每一次都有一个小片段与这一系列时间连接,显示课堂教学的结构、行为方式和风格。通过对矩阵的分析,实现对数据记录的显示和分析。FIAS分析矩阵中行和列的意义用代码表示,虽然FIAS的使用为观察老师课堂行为,提升老师专业素养起到了很大帮助,但FIAS在现代课堂教学分析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不足。
它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它只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其中的七个类别),而忽视学生(两个类别)和沉默与杂乱(一个类别)。它不能展示学生丰富多彩的行为,也不能真正了解与很好的反映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
(2)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教学要素,在FIAS中无法得到真正的体现。
(3) 课堂上出现的沉默表达要复杂得多,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课堂特征,其意义也不同,它往往与真实的课堂环境是分不开的,被简单归为一类难以概括课堂中会发生的大多数情况。
(4) FIAS转换的变量数据不仅有助于了解教学风格,而且可以进行多种比较研究。但是,它不能追溯。
此外,FIAS在具体操作上也存在不足,因为场景中每3秒采样和编码的要求很难操作。
3.2未来发展曙光与建议
基于FIAS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做出一系列的修正建议。首先,我们可以对FIAS系统功能进行一些修正,将现有类别再细分,增加能够反映学生行为的内容以及反映师生与技术之间的互动,包括以下几点:
(1)将教师活动的第四个问题进一步细分为封闭性和开放性。因此,它可以考察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重点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或分析评价的高层次思维能力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2)为了使分析系统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生动活动,增加了学生的语言类型。
(3)为了体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教师的操作、学生的操作和技术的功能上可以增加技术范畴。
然后,对FIAS分析技术与编码也可以进行修正,包括:
(1)在观察代码时更改赋值方法。首先,对教学视频进行描述性的实时记录,然后以3秒为单位将其分割成片段,然后反复比较视频和记录,理解每个片段的含义,最后根据每个片段的语言进行赋值。
(2)将收集的数据和分析过程信息化。设计了自动分析程序,完成了代码分配输入和分析,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减少了手工填写分析矩阵带来的偏差和麻烦。
此外,它还可以根据分析需要方便地选择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分析,并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分析,还可以对数据进行检索和采样。
我们有理由相信,教学实例会表明,借助现代技术信息,我们可以更客观、全面地反映课堂情况,发现课堂的缺陷和不足,为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反思提供丰富的信息,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4.信息技术教师的发展目标
如果教师的目的是引导和影响学生的发展,那么首先他们应该对自己所教授的技能和知识的发展感兴趣。因此,合理的职业规划对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与专业发展是极有帮助的。教师熟练掌握个人所授技能是极其重要的,它是教师个人发展过程的一部分,也是提高教师就业机构质量的一种手段,只有纳入教育系统的机构聘用的教师才能得到晋升。
教师的发展取决于许多因素——动机、心理、精神等,这些因素都是由个人能力和人的个性的各个组成部分所产生的。教师的发展意味着教育能力素质的积极变化,使教师从内心真正支持教育和学生的发展,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提高教师的人格。但是,时代是永远在不断的发展中的,在教师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技能的提高也仍要继续。教师的发展是建立在扩展他们的技能、能力以及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一般知识和知识的基础上的。那么在新时代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加强培养在校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制度化建设
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充分理解信息技术,进行定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另外,在信息技术的授课过程中积极地活用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促进信息技术的授课,促进能促进的教育理念的改善和教学质量
2. 提升相关学校的网络技术基础硬件建设水平
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必须完全基于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学校学生人数的增加,网络基础设施难以满足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需要。因此,在基本技术课题中,为了减轻学校和教师的障碍和障碍,必须致力于网络基础设施的构建。
3. 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质量和作用
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归根到底最终是教师作为主导者完成的。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和他们自己的专业方向,经常调整他们自己的教育战略和教育程序,他们可以进一步改善他们的能力,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比如,我们可以建立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化智慧校园,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升级校园教、学、住环境,以各类信息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有效整合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智能校园的建设是信息化校园建设的需要,是受教育者和实践者自身发展的需要。智能校园的建设可以减少师生在网上获取知识的无效工作,学生与老师可以直接在校交流,也可以通过智能校园的连接,使学校松散的师生关系更加紧密。
4.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会给予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以很大的动力。
学校领导班子是整个教师团队的灵魂, 是决定高校改革发展的总体方向, 是高校重大发展策略的主心骨, 是抓教学质量、抓师德建设、促发展的第一要素。把高校打造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教师队伍展示才华和施展抱负的平台。在领导班子的指导下制定教师素养的管控机制和教学评价机制, 建立对高校教师教学行为、工作成效和个人业绩进行科学评价, 导向引导, 赏勤罚懒的机制。
5.鼓励信息技术老师具备互联网思维
发散性的思考和共享思维是网络思维的主要特征。在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教育者对于信息的正确性和适时性的要求非常高。特别是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为了应对紧急事态和坏舆论的普及而持续使用过去的线性思考,很有可能导致事件进一步恶化。在和学生的正常交流中,我们应该更加注意语言、行为和教育。网络思维需要教师在教师的教育工作中使用。同时,我们必须使用互联网技术和知识来提高教育水平,吸引学生上课堂。
6.平衡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关系
我们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位置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现代教育进一步确立了学生的主要地位。它对教师的主导作用起到了很大的补充作用。从教师的主体向学生的主体的变化很难。为了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有必要通过行政干预,持续学习,指导实践来完成。
7.严格要求教师作风
学校应该做到严控教师师德红线。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自觉到教师的专业性和教师道德性的崇高。教师的专业伦理意识是内在化专业伦理,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教师在实践教育活动。我们必须不断提高道德意识,加强道德情感,有意识地加强每一次道德规范意识。这需要教师在每一次都严格要求自己,并将正确的选择和价值转化为专业伦理。
5.总结
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自我发展和训练的职业。由于时代在发展,我们必须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并且必须要根据政策形式与学生特点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此外,信息技术教师还必须熟悉技术学科教学中的最新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用更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式来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专业发展。
信息时代下,高校信息技术老师教师的信息素养成为该学科与专业教学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只有积极、主动、良好地适应教育教学信息化并为之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教师,才能有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信息素养是当代每一位教师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必然要求,教师应当挖掘出技术与课程、技术与教师、教师与课程之间的交互关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才能为时代的发展做出更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晓东,阮高峰.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定位与走向[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15).
[2]王春济.浅谈新课标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0(3).
[3]蒋昌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思路[J].科学咨询,2009(16).
[4]宋芹芹,林文东.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专业素养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4).
[5]马力.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师定位走向[J].学周刊,2020(16):185-186.
[6]赵海东.“双高”建设背景下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路径探索[J].农家参谋,2020(11):228.
作者简介:买买提艾孜责·米吉提,出生年月1986年9月,男, 维吾尔族新疆叶城县人,单位:叶城县伯西热克乡巴什欧壤小学,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