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 100083
摘要:德育本身包含着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两个主要的方面,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拥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念和方向,不断地朝着这个方向去完善自己,让自己拥有更加正确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这便是小学班主任进行德育教学活动展开的主要路线,而班主任在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如何才能使这样的工作展开的更加具有质量,不仅要从小学生自身的差异化进行积极的了解和出发,也要针对本班的实际教学情况以及学生自身的教学问题进行统一的认识,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在自己的带领下拥有一个正确发展的身心健康。本文基于有效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有效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策略研究
引言
小学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正是人生的初级阶段。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应看清身上所承担的责任。在实际的班级管理活动中,发挥自身的领导作用,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从而为学生的人生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教会学生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社会所需要的人。本文基于当前的教学环境,就如何开展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进行了一定的探究,并给出了一定的有效可行的途径
一、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理念落后
对于德育教育与班主任管理融合之间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班主任自身没有一个正确的德育教育理念。许多班主任由于要管理一个班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成绩的变化,他们往往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进行自身错误学习习惯的改变而非自身良好性格和素质的养成。因为我们不难发现。学习较好的学生往往都比较乖巧安静。而影响班级管理工作的往往是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这就给许多小学班主任造成了一定的固定思想,他们认为学习不好便会去调皮。而只有让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了,才会使班级的管理工作更加顺利。所以,他们将更多的工作重心从班级管理上转移到了学生成绩的提高过程中,对于德育的一定影响也无法进行更多创新化的认识和积极的措施才去。
(二)德育素养较低
许多小学班主任由于自身德育素养较低,他们并不能认识到德育教育对于学生自身而言具有何等的重要性,仅仅看重学生是否拥有更高的成绩,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学生无法养成更多的优秀品质,反而会模仿教师将自身更多的心理追求运用在躲避教师的责罚上,而教师不仅不能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无法在教师的带领下敢于直面困境,犯了错误、不敢承认,让他们朝着越来越偏的方向进行自身的成长,不仅不能接受到更加细心的教导,同时教师也进行了更多的言语讽刺,让学生和班主任的关系不断的僵硬,让班级管理朝着一个反的方向进行了南辕北辙的效果收获。
二、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融合的有效方法
(一)运用正确的德育教育理念
首先,班主任要积极端正自己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我们要让学生明确我们培养他们、管理他们的方向,让他们也参与到自身变化的一个积极改变行为过程中。改变传统班级管理理念的错误,从正确的方向出发,就需要与时代的需求进行良好的结合。在这样的过程中也要积极穿插学生自身的心理需求,使他们能够全面的发展成综合性的可用人才,同时也积极调动起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我们要用这样的意识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完全将班级管理与德育理念进行充分的融合,使教师能够根据更多的实际情况进行良好的引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将这种思想给予家长自身,让他们能够主动配合,不再过分的追求学生成绩的变化,从家长和教师自身做起,影响学生的日常思想出发方向,让家长和教师的优秀习惯形成一种模范的领导作用。同时教师也要积极了解不同学生的生活背景,进行差异化的培养方向。
(二)立德树人
小学阶段是儿童自我辨识能力萌芽与成长的阶段,教师要抓住学生三观还在形成发展的关键时间,让儿童在学习文化知识之初能接受正确的道德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立德树人,为人师表成为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关键因素。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反思自己的观念与价值观,在自身立正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言行思想上的引导与教育。正所谓自身不立,何以育人。教师这份职业有着巨大的社会责任感与导向性。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与道德境界,给学生树立起高尚的榜样。另外,小学阶段的学生善于模仿他人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不仅要尽可能地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还要在学生日常所密切接触的教学教室环境和活动场所设置一些有关于德育教育的内容。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在语文课堂的写作训练中,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先进道德模范的事迹,如周恩来、焦裕禄、现代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张富清等人的先进事迹。引导学生学习讨论他们身上的高尚精神与人格魅力,并写出自己今后对自己的道德要求与前进方向,为学生创造多样的道德榜样。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创意性的写作方式,让学生自由想象被人类伤害过的花草小动物会有怎样的感受与愿望,从而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启发学生学会爱护花草动物,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热爱自然的意识。另外教师还可以选择时间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去观看了解花草树木的生长历程以及它们对自然的作用,拉近学生与花草动物的距离,让他们更能体会到爱护植物动物的重要性。在视频观看完毕后,可以鼓励学生讨论今后将如何去保护动植物,珍惜爱护环境,让学生知行合一,引导他们做出实际行动。
(三)构建班级管理制度,加强自我约束
要想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为学生创设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班主任还要重视对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发挥班干部和学生的自我管理作用。班主任只有使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才能让学生更自觉地投入到德育教育活动中。首先,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管理公约,比如:①不准无故旷课,有事需要提前请假,并经由班主任批准。②不准迟到、早退,要严格遵守学校的上下学时间,如有违反,将负责本班级的卫生清洁工作(一周)。③不准上课随意插话、睡觉或做出任何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如果被任课老师批评,那么当天将由该学生负责擦黑板任务。④不准打架、说脏话,如有违反,请家长到校面谈等等。无论是课堂纪律规范情况、轮流值日制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都要细致规划,并设定明确的奖惩制度,使学生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加强自我约束。同时,班主任还可组织学生共同实施“一日班长”制度,班级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做一天班长,按照班级公约对学生进行管理,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一日班长”要进行记录。这样的班级管理方案,一方面能够使学生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规范同学行为,优化班级风气,能够使学生更能体会班主任的心情,并理解班主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加强对自我管理,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
结束语
总之,班主任首先要从自身的问题上进行认真的分析和不断的解决,从一个更加全面的角度上了解学生自身学习和成长的变化,运用更加先进的手段和教育理念影响学生自身德育素质的成长,要让他们明确拥有一个更加正确的思想观念是多么的重要。要让他们感受到德育品质的良好行为带给自己的积极意义。使他们在接下来的德育活动参与过程中具有更强的目的性,让他们更加的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优秀的德育品质彰显在自己的生活过程中。
参考文献
[1]付建花.新时期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教学对策[J].学周刊,2020(09):53-54.
[2]卢红芳.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0(08):165-166.
[3]刘莉平.现阶段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2):202.
[4]孙海芹.浅析德育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重要性[J].中国新通信,2019,21(24):162.
[5]王敏.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中德育教育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2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