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笑放羊”到“严厉咆哮”再到“静待花开” ——一年来与A同学相处教育随笔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俞飞
[导读] 暑假期间,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学家李镇西老师的成名作《爱心与教育》
        俞飞
        南通市通州区金乐小学  226300

        暑假期间,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学家李镇西老师的成名作《爱心与教育》,李老师用爱浇灌孩子心灵的教育实践深深触动了我。李老师说,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回顾自己第一年的“菜鸟”从教经历,我在学科教学、班级管理以及德育方面倾注“爱”了吗?也许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来了,又或许表现得还远远不够!想到这儿,与A同学相处一年来的情景像放电影似的一幕幕闪现在我脑海里……
        一句温暖的关心开启了“微笑放羊”的“蜜月期”
        刚认识A同学时我真的打心底很喜欢,他小巧机灵,五官俊秀,绝对有长成俊美“小鲜肉”的潜质。他坐在第二排最北边靠墙的位置,机智的眼神中又透露出几丝“狡猾”。 在老师眼皮底下毕恭毕敬、温顺乖巧;一旦脱离视线便如孙猴般坐立难安、时不时做小动作。我心想,这小子又是个《家有儿女》里的“小刘星”,就是家长、老师嘴里常说的“很聪明,但不用功”的调皮鬼。只要他自觉用功起来,成绩一定能上去。
        一次出早操,天气很冷,在列队上操场时,A同学抬起头,用关切的眼神看着我,说:“老师,你手冷吗?这个给你。”“孤陋寡闻”的我看他递来了一个圆鼓鼓的小玩意儿。我问,“这是什么?”A同学把小玩意儿往我手里塞,说,“老师,这是捂手的暖宝宝,很舒服的。”我心里一热,故作镇定,严肃地说:“谢谢。老师手不冷。另外上课不许用,拿在手上容易分神。”“老师,我上课从来不用的!”A同学机敏地回答道,神情好像有点失望,不过很快便恢复了孩子特有的灿烂的笑容,收回暖宝宝,飞快地融入队伍中去了。望着A同学的背影,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身为教师的小幸福。  
        整个上半学期,我对A同学始终都是和风细雨、点到为止。对他课上的一次主动回答问题,一次积极劳动都不吝表扬之词。我坚定地认为,智商和情商都非常不错的他一定可以在我的“点拨”下自觉提高成绩,不断进步。A同学对我也格外亲近信任。在我的“微笑放羊”下,我与A同学度过了一个学期的“蜜月期”。
          一个特殊的学段发酵成“严厉咆哮”的“裂痕期”
        “新冠”疫情不期而至,在漫长的线上教学期间,A同学懒惰成瘾,线上作业时常拖拉。为此我专门打电话跟其家长沟通,并且和他本人通了半小时的电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强调了自觉学习的重要性。A同学满口附和,并告诉我也已经向他的爸爸承诺一定克服懒惰,好好学习。
        终于迎来了正式开学,特殊的学期让我感受到了紧迫和压力。然而, 我发现一个多学期的“微笑放羊”非但没有让A同学自我提高,反而使他的缺点愈演愈烈,这使我面对A同学的心境越来越糟。终于在一次课上,我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对A同学严厉咆哮:“你看看你像个什么样子!吊儿郎当往墙上一靠,你以为在你家客厅沙发上呢!要舒服回家去!没规矩!”A同学对我突出其来的严厉批评准备不足,羞愧地低下了头,好久没敢抬起来。之后又有几次,我对A同学课上开小差,做小动作的行为毫不留情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一顿批。
        还有一次,A同学拖拉作业,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咆哮道:“你就是这么答应你爸爸,答应老师好好学习的吗?说一套做一套算什么!是男子汉吗?别以为拿个暖宝宝跟老师套套近乎就想在我这儿蒙混过关,别跟我耍什么小聪明。你在课上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就是不尊重课堂,不尊重老师,送一百个暖宝宝给老师都没用!”我第一次看到A同学哭了,头低着,很低很低……
        此后A同学并没有什么大的改观,上课时有小动作,作业字迹潦草、拖拉敷衍,上学迟到,惹是生非……样样没落下。我在心情糟糕到极点,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还是对他进行了几次“咆哮”教育。我能明显感受到A同学跟我疏远了不少,眼神里少了信任、多了敌意。

A同学的语文成绩始终倒数,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一次坦诚的沟通反思出“静待花开”的“平和期”
        此后的一天中午,我接到门卫师傅的电话,说我们班有个孩子不肯进校园。我想到A同学妈妈早上跟我请假,说他身体不舒服,晚点到。我三步并作两步赶到校门口,只见A同学正扒着电动大门“撒泼”,不肯进校门,他妈妈在一旁苦苦相劝,心急如焚。我强压怒火,黑着脸对A同学说,“先回教室上课!”A同学停止了犯浑,背起大大的书包,耷拉着脑袋,像一只犯了错的小蜗牛,慢慢地向教室“蠕动”。
        我问A同学妈妈到底怎么回事。A同学妈妈向我道出了实情,原来A同学前一天晚上拖拉作业,早上对她说怕被我批评不敢来上学,要在家里补作业,结果拖拖拉拉一直弄到中午。到了学校还是不肯进来,说还是怕被我批评。
   “拖拉作业的习惯一定要改,我批评他都是为他好!” 我极力控制着自己的火气。心说,你儿子拖拉作业也不是一两次了,这次明显又是在找借口,想赖半天学吧,都是你惯的。
        A同学妈妈擦着额头的汗珠,焦虑的神色中带着几分坦诚,向我打开话匣子:“俞老师,我儿子让你费心了。不怕你笑话,为了教育两个孩子我真的花费了所有精力,太累了。哦,我还有个大女儿。大女儿成绩也不好,哎。孩子爸爸长期在外地做事,我辞掉了工作,专门照顾两个孩子。我儿子好动、坐不住,学习上很懒惰,自制力差,好像不是读书的料。但是他本质并不坏,做家务很积极,很爱劳动,而且内心情感丰富,像小大人儿一样,生活上很懂事,很体贴我。多少次为了作业,我都想狠狠地揍他一顿,可大部分时间我都下不去手,我知道我太惯他了……”
        眼前这位两个孩子的母亲还跟我絮叨了很多,我没有听清,但我分明意识到,即使她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有万般失误,也是值得被倾听、被帮助的。
        “哦,对了,俞老师”,我还沉浸在反思中,A同学的妈妈继续说,“我儿子让我转告你,他上课做小动作大部分时间真的就是习惯差,控制不住自己,不是不尊重课堂,不尊重你。还有上学期他给你递暖宝宝真的是怕你手冷,不是想套近乎。他说,你现在对他很凶,他不敢跟你说……”
        “俞老师,我走了,让你费心了,不好意思,再见。”我怔怔地看着这个略显发福、略带蹒跚的中年家长的背影,陷入更长时间的反思中。
        第二天,我单独找到A同学,故作平静、面无表情地说:“以后老师尽量不会再当众严厉批评你了!但是,你是大孩子了,答应家长和老师的事就一定要做到!你的一言一行都逃不过我的眼睛,希望你能做到!”A同学习惯性地直点头。
        往后的日子里,对A同学,我用犀利的眼神代替了严厉的咆哮,用故作不屑的快赞替代了廉价冗长的表扬。A同学还是会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依然会字迹潦草、拖拉作业,不过频次似乎少了些,眼中的敌意退了些。我和A同学的相处进入了“平和期”。只是A同学语文期末考试依然倒数,他到底何时“花开”,我不知道……
后   记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写道,“本来,从某种角度看,我其实是很不适宜于当老师的,因为我性子太急躁,常常忍不住就发火甚至对学生态度粗暴,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当老师又有着自己的可能是独特的优势,这就是我很爱孩子,或者说我的性格里面本身就有许多孩子气”。
        读到这儿,我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也是个性子急躁,时常压不住火的人,本不适合做老师。然而,李镇西老师又可以问心无愧地说出自己做老师的独特优势。扪心自问,我有吗?“爱”,我想我是爱教育,爱老师这个职业的,也是爱孩子的,否则我怎么会工作多年之后依然没有放弃做老师的梦想;孩子气,我想我也是有的,否则我怎么会时常梦到自己的童年和童年的“阿娇”?
        只是我的“爱”和“孩子气”远不及李镇西老师的纯粹、纯真、恒久。所以,我愿意做A同学们“花开”前的护花使者,在“静待花开”的岁月里让我的“爱”和“孩子气”得以提纯和永恒!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