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罗晓荣
[导读] 目前,我国的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
        罗晓荣
        临渭区蔺店镇红花店小学    陕西渭南    714000
          
        摘要:目前,我国的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除了会学到生字词和文章分析技巧等理性的知识以外,还会因为文章的内容产生自己的情感。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本文就联系生活、合作探究,以及诵读文章进行探讨,旨在加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培养策略
        引言
        情感教育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渗透情感教育也是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的作品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凝聚着爱憎之情。本文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
        1迎合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的需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和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逐渐成为教学的主流发展趋势及目标任务。国家相关教育部门明确对情感教育进行了明确,即在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且养成良好的三观,切实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最终为社会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而针对情感教育,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明确其情感体验,从真正意义上深刻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任务,帮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以此高效完成目标任务,同时升华情感。
        2巧借契机,充分操作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在他们身体迅速成长的时候,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学习本领的。这就像雏鹰的翅膀是在飞翔的活动中练就的一样。因此要善于发现,捕捉教学中利于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动手操作的内容和时机,让学生亲身操作实践,充分感受认识,变学生的“坐中学”为“做中学”学生会自然进入激情参与状态,生动地学。学习习作训练《烧不坏的手帕》一课时,以往都是由教师来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再由教师阐述其中的奥秘。这样学生的体会并不是很深,也无法发现实验中还存在的其他问题。其实这个实验只要在实验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提醒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亲手实践,在实验中获得体验。老师分好组,各组领好实验器具,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实验结束后老师再道出手帕烧不坏的原因,并鼓励学生谈谈感受。学生感悟到了许多。
        3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情感
        小学语文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灵活设计课堂导入环节,通过创设生动而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进入课文的学习中,集中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我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一位与你们年龄相仿的朋友,(利用多媒体出示少年闰土看瓜刺猹的图片)这机智勇敢的少年是谁呢?(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儿时的好朋友———闰土)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少年闰土》这一课,来看看少年闰土是一个怎样神秘的人物,能让作者多年来念念不忘。(板书课题:少年闰土)鲁迅记忆中的少年闰土是怎样的呢?这副美丽而神奇的图画是留在鲁迅脑海深处的、不可磨灭的记忆,文中是怎么描写的呢?并让学生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描写闰土外貌的语段划出来,读一读。再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新课导入环节,可以这样设计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那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感受她的迷人风采。

现在请同学们欣赏西沙群岛的一组图片(多媒体展示图片),再次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设计意图:学生欣赏西沙群岛图片,初步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刚才大家已经看到西沙群岛的景物实在是太多了,让人眼花缭乱。快到课文中找一找吧!现在大家大家拿起书,拿起笔,开始读课文吧!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教师要精心设计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情境中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完成对课文内容更深层次的把握。
        4诵读文章,加强情感体验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诵读文章,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强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感知。听说读写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应用到的能力,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加入自己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会加强情感体验,最终促进教师情感教育的有效教学。以《宝葫芦的秘密》为例,这一篇文章讲述的是奶奶哄主人公的时候会给主人公讲宝葫芦的故事,主人公表达了对宝葫芦的渴望,展现了童话的神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带上自己的情感,同时展开想象:如果自己遇到这样一个宝葫芦会怎么样?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通过想象感知到童话的神奇,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作者会渴望拥有一个宝葫芦。除了朗读以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更需要将文章读得有感情,这样更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情感的感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加强文章的情感体验,既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激发学生的形象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感知,最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5联系实际生活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中认为与经验相联系的学习内容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少,加上是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文本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情境进行创设。部编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文章讲的是在上学路上所见到的雨后铺满法国梧桐树叶子的街道。整篇文章语言清新自然,也符合三年级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课后也给出了练习题,描写一下自己上学或者放学路上的风景。在讲解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需要明确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讲解不认识的字词,这样能够充分理解课文的内容,之后可以请同学们讲一讲自己平时上学所见到的景色,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可能有同学并不认识法国梧桐树,可以找几篇叶子,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通过这节课,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观察生活的能力。小学生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通过情境教学既满足了好奇心也使学生展现了自我,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自主性。
        结语
        情感应渗透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需要有一颗博爱、仁厚、细腻的心。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言传身教,拓展情感,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当然,语言交流就是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作用,讲究语言节奏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用自己的眼神和细微的动作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让我们用情感作为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将知识嫁接在情感这一载体上,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心灵得以放松,心境得以舒展,情感得以愉悦。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蕴含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陶冶学生情操,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情感教育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吕月青.关于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119-121.
        [2]李兆艳.关于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情感读本(2):37.
        [3]陈智超2018《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第2期.
        [4]谢曦2018《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中华少年》第13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