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管丽颖
[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拥有健康的心理。
        管丽颖
        广东省中山市菊城小学,广东中山,5284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拥有健康的心理。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利用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帮助小学生确立健康的心理,从而促进其健康成长。因此本篇文章将主要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语文;渗透策略
        现在的小学生成长于网络的时代,心理极其容易出现问题[1]。小学语文教师不仅应当在教学实践中教授学生相应的语文知识,还应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小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从而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1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足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语文教育无关,因此选择在语文教学中忽略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2]。例如有些小学生在语文考试中遇到成绩不佳的情况容易出现心理焦虑的情况,如果语文教师不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他们就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甚至会出现抑郁的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注重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有效帮助小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帮助其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心理素质。
        1.2心理健康教学和语文教学缺乏紧密度
        语文教师往往只进行单纯的语文教学或者是心理健康教学,较少将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心理健康教学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无法从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更多的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对于语文教学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缺乏认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将心理健康的教学内容融入到课堂中去,让小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产生正确的心理认知,从而帮助其培养健康的心理。
         2.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策略
        2.1定期语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小学生的生活无疑是丰富多彩的,尽管课程数量多,课业压力大,但小学生也需要在课余时间学会享受生活释放学习的压力。有许多小学生出现消极的情绪是因为无法平衡学习和生活,学习压力过大但无法进行自我调节。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定期举办语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帮助小学生从紧张的学习氛围中解脱出来,愉快的社交氛围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焦虑情绪。并且在语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年级辅导员和相关教师也可以参加,彼此之间交流生活、学习的感悟和专业课的知识,彼此学习在轻松的氛围中缓解压力。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小学生而言,班干部可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关注,在即将举办语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候鼓励其积极参与到社交中。语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场所可以每次都不同,让学生每次都处在新鲜的环境中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心理焦虑,让小学生在学习语文内容的活动中对心理健康有更深刻的认知。
        2.2规范语文课堂管理制度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语文教师应当不断完善班级管理制度,促进班级语文课堂管理制度的规范,让小学生在规范的语文课堂中产生正确的心理认知。

在制定语文课堂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要考虑到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感受,切实做到以人为本[3]。语文课堂管理制度并不是条分缕析的规章制度,而是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规划日常学习生活和管理情绪的指南。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为课堂设置正确且完善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心理,从而保证心理健康。纪律良好的课堂可以让小学生有归属感,帮助其寻找到自己的位置,激发其语文学习的兴趣。除了课堂纪律之外,教师也应当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正确的奖惩制度,让小学生能够依照制定的规则去制定自己的目标,进而进行努力。制定有效的学习目标能够让小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3]。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无论大小,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只有规章制度还不够,还要保证制度的严肃性,保证制度真正被执行。
        2.3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部门
        在一个班级中有体育委员、生活委员、学习委员,也应当设置心理健康委员。心理健康委员的职责主要是时刻关注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况,尤其是在小学生学习语文内容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小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是因为周围的同学选择漠视,而不是帮助其解决问题。因此心理健康委员的主要职责是帮助辅导员了解班级中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的心理状况。一旦出现问题,心理健康委员需要和语文教师说明问题,共同帮助学生解决心理的焦虑。在平时的语文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如果想要找人缓解内心的焦虑也可以去找到语文教师[3]。小学应当为语文教师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培训课程,帮助语文教师掌握更加专业的心理教育知识,有利于帮助其他学生缓解心理问焦虑,解决心理问题。
        2.4利用语文阅读材料进行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材料丰富多彩,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可以利用阅读材料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无论是在学习课内阅读材料时还是学习课外阅读材料时,一旦遇到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内容,教师都可以将其当做重要的学习材料,鼓励学生从材料中获得灵感和启示,帮助其获得健康的心理。例如《老人与海》的内容可以教会小学生顽强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在人生的道路上要不畏艰险勇往直前,需要具有乘风破浪的勇气。文章中体现出来的顽强的精神和品质应当是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将阅读材料和心理健康教学结合在一起,鼓励学生从各种类型的阅读材料中获得启发,从而培养起健康的心理。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利用多种教学内容去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能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勇敢地面对,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进行学习,不能够只遇上一点挫折就垂头丧气。任何形式的阅读内容都可以成为心理健康的教材,教师只有深度挖掘阅读材料的内涵才能够让小学生在学习语文内容的时候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培养起一种积极乐观的心理,为其今后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除了课本中的阅读材料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例如各种类型的历史故事和名人故事等等,这些阅读材料也能够带给学生启发。学生在阅读这些内容的时候,不仅那能够有效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还能够有效帮助自己建立乐观积极的心态,从而以一种健康的心理去接受各种语文知识。
3.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渗透心理健康的内容,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树立正确的心理意识,为其后期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心理健康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来帮助小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让其能够在遇到各种挫折的时候勇敢面对,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学习,在快乐的氛围中成长。
         参考文献
[1]贾彦秀.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新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9(05):86.
[2]母小勇.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考试与评价,2019(01):89.
[3]浩瑞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上),2016(10):2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