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渗透 搞好初中化学的启蒙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贾平
[导读] 根据现代化教学的需求,要求教师新型性转化
        贾平
        枣阳市吴店镇第一中学    湖北枣阳   441214
        根据现代化教学的需求,要求教师新型性转化,不单纯教学观念的更新,而且要求教学手段高效,直观科学。当今社会是科学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而21世纪的课堂是多媒体的课堂,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教育不再仅仅是“粉笔加嘴巴”的传统模式。现在的社会面临信息化,是一个以计算机为手段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也必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作为一所普通中学,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基础扎实,学有所长,学有所创,为高一级学校输送高素质毕业生。基于这一目标,就化学这一门学科而言,研究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在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有现实的而且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观念更新  手段高效 教学领悟  
        
    各所学校也已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通过网络我们能很好的与外界沟通交流。人们已经发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因此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提高工作、学习的效率是势在必行举措。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学科教学的活动,并经历了一个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目前硬件条件日趋完善,我们力图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开发,研究探索教与学的方法和模式,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加强并促进我校化学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教学模式,促进化学教师的成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最大特点是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要求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方法,不要错误的将“人灌”变为“电灌”,要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为复杂和有效的教学策划上。化学知识有很多东西较抽象,加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在实践中课本中的模拟实验与部分演示实验,知识的比较与归纳等等,要想使学生有一个系统化、直观化的认识与感知,借助多媒体这样的现代化手段,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化学教学中的领悟:
        1、创设情景。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特点,通过创设意境、渲染气氛,将与教学有关的知识运用图像、动画、声音、文字信息等,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以大量的视听信息、高科技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如:在讲述二氧化碳的教学内容时,上课开始先播放一段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重要性,使学生对它们又有了新的认识,渴望知道它们是如何制取的,还有哪些性质,有自己想试一试的冲动,给新授知识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心里氛围。再如: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强大的功能,巧妙地创设导入的情境,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讲述”CO2性质”前,将峡谷之谜、动物进入古老山洞出现死亡的现象制作成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学生就会联系生活经验,去思考、分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实验即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又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但初中化学中有些实验的危险性较大,还有的实验无法实际操作。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模拟实验就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如模拟错误实验造成的后果:给装有固体的试管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上倾斜,否则加热后生成的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制取氧气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管会出现水倒流回试管使之炸裂的情况;浓硫酸稀释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产生的危害;还可以模拟有毒物质的毒性实验,如把两只小白鼠分别放在一氧化碳和空气的集气瓶中模拟一氧化碳毒性实验;还可以使用VCD播放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录像片,如易燃易爆知识及危害,等等。再比如,在化学教学中,由于微观粒子及其结合、运动和排列的不可感知性,多数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相关知识都感到比较抽象、难于理解。比如在“核外电子运动”一节中,虽然我们可以通过课本上的照片来解释,也可以用相关模型进行直观教学,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前者由于缺乏动感而使学生误以为电子的运动有一定的规律,后者则会让学生认为原子是一些实心的几何体。为了能让核外电子动起来,我们在网络上找到《核外电子的绕核运动》的小课件通过演示模拟实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达到了教育教学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3、知识整合。化学教学中经常要对不同时期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归纳、概括、总结。计算机多媒体能很好地展示相异反应类型、相似反应过程等。诸如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氢气、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等的比较、小结。以上内容,重做实验,既浪费时间,又无新鲜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文字声音图象表格动态再现化学实验,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进一步得到同化,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系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校正推行“学导练”课堂教育教学结构,其核心在于,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在这种优秀的教学模式下,再配之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学科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正是体现了在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这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
        作者简介:贾平(1979—),男,湖北枣阳 ,汉族,中学二级,大专,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