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0期   作者:魏 榕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越来越重要
           
          魏 榕
          安徽省淮南第26中学   安徽省淮南市  232038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越来越重要,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形成完整的人格特征。
           关键词:小学语文;  融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研究
          
          引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和祖国的希望,而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是新时期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要求、新任务,而小学语文教学将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从文献分析角度看小学语文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状况
          笔者以超星发现系统为文献来源进行计量分析,采用高级检索方法,以“主题=小学语文”与“主题=核心价值观”为检索条件进行不设年限的检索,共得到文献2208篇(检索日期为2020年9月8日),时间跨度从2002年到2020年。该时间段文献具有大样本特征及完备性,能够反映当前国内开展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态势。

图1 以“小学语文”与“核心价值观”为研究主题的相关论著年度分布曲线图
          在一个学科领域发展的初期,文献的数量处于非常不稳定的增长阶段,而当该学科进入发展期,其文献数量将呈指数型增长,出现“情报爆炸”的态势 [1]。由图1可见,相关研究的发文量在2002~2014年缓慢增长,表明这个阶段是相关研究的起步阶段。自2014年起相关研究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尤其是2016年,相关论著的年增量是2002~2014年文献累计数的总和,而2018年的发文量达到了2016年的2倍。这表明相关研究已进入稳定发展时期,其研究将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
          根据关键词共词分析方法的要求,借助超星发现系统提供的可视化分析工具,本文以出现频数大于10次为基本阈值,遴选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词15个,见图2。

图2 “小学语文”与“核心价值观”相关知识点共现图
          通过对15个关键词1920个词次进行聚类分析,总结相关知识点,并进行分类统计得出,教学类知识点出现609次,约占总数的32%,教材类知识点出现829次,约占总数的43%,德育教育类知识点出现482次,约占总数的25%(详见表1)。
表1 “小学语文”与“核心价值观”研究相关知识点高频关键词统计

          由此可见,借助小学语文教学开展德育教育是相关研究的热点,而采用何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将核心价值观渗透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之中,是相关研究的重点。
二、小学语文教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地位
1.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
          价值观是反映某类客观事物对于人和人类的意义及作用的一种意识形态,是人们判断事物价值的标准,是人类行为选择和行动的内在动因。目前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化使得国与国之间的各种交流日益频繁,东西方的价值观在交流和碰撞中呈现出多元发展态势。尤其是当下,中国正处在经济文化各方面加速发展的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人的思想意识形态受到极大的冲击。鉴于此,在深受功利主义、效率主义等影响的风气下,人们过度追求物欲,在价值观取向上往往重视自己的经济利益,社会分层,流动的价值等,将传统共通的道德观置于尴尬的境地。托克维尔曾经指出:“一个社会要是没有信仰,就不会有很好的发展:甚至可以说,一个没有共同信仰的社会,就根本无法生存。”[2]。
          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应该是该国社会的本质特征与核心精神的集中体现,是该民族国家的精神追求,是国民评判是非的价值准则。因此,我国在探索和创新中,不但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也总结出了符合我国共同价值追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准确了的凝练与概括。以24字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以人民为社会主体,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涵养,以国家发展的历史及实践为依据提炼而来,2017年10月18日,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3]。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4]。教育部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强调要在小学德育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其幼小的心灵中建立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的一生发展非常重要,也关系到和谐社会的长足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全民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
          价值观教育需要多环节,多层次,不同维度的相互配合。学校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环境,是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阵地。应该使学校教育发挥其最大作用,将核心价值观渗透进学校教育工作的每个细节。而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主干课程,在课时上占据一定的优势。语文教师通常是班主任,也兼任德育课程。由此可见语文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前沿阵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是国家对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更是时代赋予语文课堂的历史使命。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强调“文以载道”,重视教育过程中的价值观培养,视为教育的理想追求。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对古代文献进行收集整理,汇编成《四书五经》,以其所具有的人文教化作用“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而作为他的私学教材。南宋理学家朱熹将四书汇编成《四书集注》,通过指导学生进行书面语的写作训练,集中体现了古代宗法制度下的伦理、哲学、政治思想,备受历代王朝统治者推崇,成为我国漫长的封建时期最基本的官学教材。在千古传承、灿如星河的众多文学作品中,同样不乏将价值追求巧妙融入文本之中的优秀范例,而《三字经》、《弟子规》等启蒙读物,则可视为语文教育和价值养成相结合的成功之作。
2.小学语文课程是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
          小学阶段是人格生成的启蒙阶段,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可塑性和模仿能力都很强。但是他们也处于缺乏理性,心智不成熟的阶段。面对当今社会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渠道,他们很难辨别哪些信息是应该接受的,哪些是需要摈弃的。因为认知能力和接受水平的限制以及自控能力差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很容易产生对世界认知的偏差以及自身行为的不当。在小学阶段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绝不能仅仅是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以讲授法,纯理论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象思维为主,小学高年级也只是处于具象思维方式向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转换的过渡时期。对小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接受水平进行教育。将价值观的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取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贴合学生的周边世界进行教育,形成价值观是一个体验性目标。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就具有长期性、反复性的特点,需要在不同的年级,以不同的素材形式,反复将某些价值观念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由浅入深,最终将正确的价值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不但是小学生学习的主科,更是学习其他各门科目的基础。语文学科的课程功能,课程内容和课程性质都决定了语文课程最容易也最应该实现其对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5]。语文课程的功能就是以语言学习为主要任务。通过学习拼音、生字、词语、语法、句子、文章和文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这种对语言的学习,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功能。但实现工具性的归宿是人文性的。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理性的思考和记忆,小学生可以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掌握知识的过程,打下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基石。而且语言形式的教学离不开对语言内容的学习。小学语文的课程内容选用了大量文质兼美,情理俱佳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本。小学生在感知文本的过程中,通过语言文字的传递,可充分体会课程内容的人文魅力和审美体验,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味和品质,追求更为高尚的人格。借助语言文字的熏陶感染,在情感的丰富体验中,获得价值观的正向积累。语文课程的性质又决定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过程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思考与探索。而学生在口语训练中思考辨析,表达逻辑清晰的观点;在阅读学习中,与文本互动,体验文章中蕴藏的价值意蕴;在写作训练中组织思想,设计写作主题;在综合实践中合作参与,实践生活,养成优良的品格。这些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价值理性认知、情感认同、行为实践和信仰形成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由此可见,小学语文课程是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温儒敏指出,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最大特色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规划,有机渗透”[6]。作为课程标准规划中的首要问题,我国的小学语文教材以学科知识为选择的基本要素、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以儿童的社会生活经验作为策略要素,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态度发展规律,精心选择学习内容,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教材的每个环节都秉承着国家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教育意义。
          小学教材中从国家层面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是通过借景抒情的方式向学生展现祖国的富饶和强大。如《神州谣》《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展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雄伟壮丽的景色。《大青树下的日子》描写了小学里绿树红花,蜂飞蝶舞,各个民族的小朋友欢聚一堂,在一起学习一起游戏的和谐场景。同时,教材中借助使用插图、实物图等直观形象的方式,并辅以国画、剪纸、京剧脸谱等传统文化元素,在无形中弘扬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蕴,让学生明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才是孩子们幸福生活的基础,也是国家快速发展的保障,有助于孩子们培养文化自信,成长成才。
          在社会层面,主要是通过一些故事情节的情景再现,帮助小学生,将国家的历史与当今社会进行对比反思。将所带来的种种感悟融化进自己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作为一名社会人的意义发现中去。例如《悯农》巧妙借助插图,描绘了一名憔悴瘦弱的农民伯伯在烈日下疲惫不堪的种植粮食,不仅仅能展示出食物的来之不易。老师们也可以借此对旧社会不发达的生产技术还有残酷的剥削制度与当今社会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进行对比。《王二小》这篇课文真实的还原了小英雄王二小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日军周旋,但是最终仍然不幸牺牲的真实悲剧。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展示出作者伟大而深刻的平等意识。就是为了追求旧时代人们深深渴望的民主、平等和自由,中国人民经历了一段漫长而且黑暗的岁月,顽强不息的反帝反封建,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又在长期的摸索中才走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肯定我国的发展成就,并为国家与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又如《小熊住山洞》这个课文,小熊为了盖一间属于自己的木头房子,需要去森林里砍伐树木。但是每次走到森林里,他都不忍心去砍树。最后他仍然住在原来的旧山洞里,但是森林里面所有的小动物们都很感谢小熊。全文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描写了小动物间共同生活的模拟社会,借此启发儿童们,怎样在服从社会规则的基础上追求个体的自由,营造真正自由的社会,是值得孩子们认真思考的事情。口语交际模块的《图书馆借阅公约》,通过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以说一说,演一演的方式,将学习的情境转化到社会的情境之中。学生们经过自主讨论制定出图书借阅规则,通过模拟借书的方式学习如何在图书馆中按照规范的方式借阅书籍,培养儿童对法治社会的理解,并形成自身遵纪守法的优良品格。
          小学语文教材在个人层面的选文主要是采用榜样示范的作用,通过富有意味的故事勾画出经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叙事寓理,引导儿童通过模仿榜样人物的行为获得价值观的奠定。如《小英雄雨来》中,雨来面对敌人糖的诱惑和殴打均不为所动。雨来被敌人打出的热血滴在课本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字迹上,象征着雨来为祖国不怕流血牺牲的热爱之情。也培养了小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大禹治水》《手术台就是阵地》《李时珍》《刷子李》等文章,通过描述大禹、白求恩、李时珍和刷子李等不同时代,不同岗位上的人物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精益求精,对待本职工作负责并充满热情的敬业精神。引导小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专心致志于自己的学业。《灰雀》通过记录列宁和小男孩的一段谈话,讲述了小男孩信守承诺让灰雀回来的故事;《我不能失信》以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为例,讲述了宋庆龄信守承诺,为了等小珍而不去伯伯家的事例。向学生传达了言必信的诚信精神是最可贵的品格。《小柳树和小枣树》中,小柳树一开始嘲讽小枣树。等小枣树结满了果实,小柳树感到非常难过的时候,小枣树没有反唇相讥,反而安慰小柳树大家都有优点和长处。《小公鸡和小鸭子》的课文更是通过小公鸡和小鸭子互相帮助的故事,直接展现了朋友之间友善相处的场景,引导儿童形成友善的品质。
          总之,小学语文教材处处渗透着丰富的、复合的、多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文教师应该致力于解读教材中所包含的价值内涵,并抓好教材建设,从内容上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小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开展教学,将立德树人落实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落实在每一节课中,引导儿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高尚的情操。


参考文献:
[1] Price, Derek de Solla. Little Science, Big Science[M].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63
[2] 托克维尔,论美国民主(下卷)[M].朱尾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524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的报告[R].北京:[2017.10.18].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4] 新华网,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http://news.xinhuanel.com/politics/2013-12/23/c_118674689.htm,2013.12
[5]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 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科教法,2006,(36):102-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